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客

对联理论与创作中的若干“误区”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把对称感从最强到最弱一字排开,也就成了我们今天的这把尺子,刻度10为对称感最强,0则为根本没有对称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是相对举的字词在意义上属于同类,这个类可以是很宽的大类,也可以是很相近的小类,越是小类相对越构成工对,越是大类相对,对称感就会越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一个“金”字,如果我们用“铁”来对,对称感差不多就是10,对“月”就只有9,对“树”为8,对“饭”为7,对“爱”为6,对“热”为5,对以“右”“跑” “也”则渐渐找不到什么对称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在对联字句对偶的这把尺子上,我们应该把6-10这个区间称为“正区”,低于6时,对称感已经不及格了,也就丧失掉对联文体的基本特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只是以单字为例来谈宽和工,若是到了词和句子的层面,问题还会更加复杂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词的主要部分达到了工对之后,次要的部分或者说修饰的部分,则可以大大放宽,这样也不影响整体的对称感,比如“精金”对“铸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词的主要成份是宽对时,可以配上工对的修饰成份,这样还会形成工整的对偶,比如“黄金”对“红树”,“千金”对“一饭”,“真金”对“大爱”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我们先明确一个重要的前提:在形式的层面上,我们说工对肯定优于宽对,但从整篇文章的层面来说,形式最终是要为内容服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整个对联句子的对称感达到了及格水平之后,所谓工对和宽对就是等价的,内容的表达比单纯的形式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虽然以“铁”对“金”比以“月”对“金”要工,但宋人魏了翁的诗句“磨人三寸铁,行己四知金。”就远比不上唐朝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属于一种修辞格,所以在对联理论的建构上,我们要坚持“对偶是意义的相近或相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类义相对”为基础,然后充分运用古人总结出的各种“对偶辞格”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是对联文体和对偶理论的“本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来,对联创作不仅没得到多少修辞学的滋养,反而受到太多语法学的侵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古人上千年的对偶实践,根本就与语法概念没有一丝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经过观念上的正本清源,像“语法学的词性”“语法功能一致”“句子成份相对”等概念和说法,会从对联理论和创作中不断淡化直至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今后再说“词类”或是“词性”时,就是单纯指字词意义上的分类,不是语法学的概念,而是语义学的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7: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声律的细与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杜有一个名句叫“晚节渐于诗律细”,说明在我们眼中律法森严的近体诗以及持律严谨的诗圣杜甫,在其具体作品中也存在着声律上精细和粗疏的差别,而在我们的对联文体中,这种差别就更为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产生的初期,基本上是五七言的律句,所以,最初的联律就等同于诗律,但后来随着对联文体的发展,渐渐吸收了骈赋、词曲、古人甚至白话口语的语言特点,所以格律要求也慢慢从这个尺子的顶端,向下方拓展,变得越来越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对联文化复兴的初期,由于传统已经被割裂,所以不少理论工作者便以理想主义的态度,试图建构对联格律的现代表述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理想化的联律形式,是律诗加上律赋的整合,就是说不论多长多短的分句,句内一律二字一节,逢双数位的平仄交替,下联对应的句子平仄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不论全联有多少个分句,上联收尾用仄声,然后向前双平双仄增加,下联收尾用平声,然后向前双仄双平增加,形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形式。这种理论观点看似很完美,但是对照一下传世名联,就会出现大量“古人不懂联律”“名家写病联”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最终还是要把这种理想打碎,回归到古人创作的实际,把“律诗句式”“词曲句式”和“古文句式”分开,让它们各自去适合各自的声律习惯。在这把对联声律的尺子上,理想主义的联律,就是9-10,但回归到古人的创作实际,我们发现至少要放宽到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形式的东西,我们历来主张:能工就尽量工,不能工就坚持“六十分万岁”,不以辞害意,如林黛玉所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这样说主要是针对作者的自由创作来说的,我们常说对联文体最后的声律底线,是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这个“底线”是不是能理解为“及格线”,目前还没人能下这个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论联律的最大困惑,就是每当你划下一条边界线时,总会发现线外还遗落了不少的好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总是在倡导:对他人从宽,对自己从严;自由创作从宽,征联写作从严。如果自由创作可以从6-10的话,征联写作就要坚持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征联评奖的把握尺度,一直是对联格律标准的风向标,下面结合近年来征联评奖声律标准的细微变化,让大家感受一下在评审工作中对声律宽严度把握的一些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一下句内平仄的问题,早在十年前的中国楹联学会首届《联律通则》高级研讨班上,我在讲课时就大胆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20万

帖子

6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384
贡献
204618
金钱
2286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5 19: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从诗律向联律过渡时,就要面临“相对”与“交替”两条先放松哪一条的问题,答案很明显,“相对”应该是第一性的和不可动摇的,“交替”便成了可以放宽的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11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