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41
注册时间2016-7-2
威望1909
金钱9812
贡献7609
金牌会员
 
威望- 1909 点
贡献- 7609 次
金钱- 9812 枚
 
|
诗境:移步换景
蓬草 2024年12月26日
松风知我趣,弄影暗相随。
借尔拨云手,悄然戴月归。
——《漫步》,2025.02.15
诗词创作之中,有多种描写景物之法。依据不同的题材和视角,诗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表现自身的精神世界。这里说到一种方法,我将其称之为移步换景之法。这种方法就是以人物的行为和精神活动为主线,将各种意象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物理上的移步换景,使人处于变化的景色之中。外在环境既是物理限制,也是描写景色的素材和基础。景随人变,触手可收白描之妙。触景生情,由此感发诗情。景物之描写为赋,是比兴之起点,不可或缺。诗人更可寓情于景,使物象变为意象,景语化为情语。最終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试看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再看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外界的时空的转换,源于人的的活动。各种景色也由此获得额外的意义,成为彼时彼地诗人心中的境界。
心理上的移步换景,是内心精神世界的景色变幻。由此使人获得了更自由的天地,可进入新的境界,获得比兴之妙。思绪和情感的流动不拘于眼前之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于是顿悟如夏夜萤火,倏忽来去,令人心头一亮。若能将其捕捉,置于诗笼,则可自得其乐。
以杜甫 的《绝句》为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眼前可见之景,而后两句中则是步入了更加宽广的时空。诗人的身体并未离开家中,而精神却是思接千古,横跨万里。
作诗填词,娱己为先,娱人在后。己所不欲,不敢示人。必先自得其趣,方可把来示人,于此兼收兴观群怨之功。至于二三好友,私下切磋,则另当别论。
移步换景之法绝非我之发明,而是在欣赏和创作诗词过程中所获的体验。这种方法或许早有人论述过,只是我未曾接触到,或已有接触却未能深思而已。读书之时,若己之所思所悟与人暗合,必有窃喜。料天下读书之人,亦当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