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回复: 7

[诗词研讨] 杂谈诗词诗歌(173)论特朗斯特罗姆风格和现代诗生态

[复制链接]

659

主题

554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81
贡献
6288
金钱
9561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静之声 于 2025-10-29 19:27 编辑

杂谈诗词诗歌(173)论特朗斯特罗姆风格与现代诗歌生态

文/韩鲁珩

偶然读了几首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无意中对这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诗人的作品有一些思考,思考的焦点是诗究竟是什么?究竟要表达什么?

特朗斯特罗姆的写作风格以夸张、奇异、超现实的比喻闻名,他在语言形式、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上的创新为诗歌提供了新的表现可能。这种风格作为诗歌艺术的一类无可非议,也体现了百花齐放、风格自由展示的艺术繁荣。每一种风格的自由存在,都能为诗歌带来新的生命力。

然而,当社会、学术界、出版机构和媒体对这种风格过度吹捧时,问题就出现了。过度强调特朗斯特罗姆式的奇异比喻、超想象力,使其成为潮流甚至主流,这种倾向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是其他诗歌风格被边缘化,尤其是那些关注人性深度、文明意识、现实生活体验的作品;二是年轻诗人易于模仿表面技巧而忽视诗歌的根本。诗的本质是什么?不是类似扑克,麻将牌的语言游戏,不是陌生的语言比喻!诗的本质真实的心灵表达和生命体验。

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本质上存在一种**“套路化”**特征。他的比喻模式和节奏结构几乎可以跨题材通用。例如,他的诗《联系》写道:

看,这棵灰色的树。
天空通过它的纤维注人大地——
大地喝完后只留下一堆干瘪的云。被盗的宇宙
拧入交错的树根,拧成
苍翠。这短暂的自由瞬息
从我们体内喷涌,旋转着
穿过命运女神的血液,向前

如果将题目改为《母亲》,文本几乎可以不做修改:

看,这棵灰色的树。
天空通过它的纤维注人大地——
大地喝完后只留下一堆干瘪的云。被盗的宇宙
拧入交错的树根,拧成
苍翠。这短暂的瞬息
从我的体内喷涌,旋转着
穿过命运女神的血液,向前

改动题材后的诗依然成立,形式和比喻依然可以使用,但内容、主题、情感色彩完全不同。这一例子清楚说明,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并非完全源自瞬间的心灵触动,而是一种可复制、可通用的表达方法。这种套路虽体现了创造性和想象力,同时也成为写诗的一类没有内涵,但可以套用制造深刻印象的“公式“。这个套路明显拉开与真实生活体验的距离,没有人性的温度和深度。

在现代西方诗歌中,类似的超想象力诗歌的泛滥,以及这种风格被过度吹捧,正是导致诗歌边缘化、失去社会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诗歌的目的不仅仅是形式创新或语言表演,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生命体验、文明意识和真实感受。当语言和比喻变得夸张、离奇而脱离生活,它们的诗意也随之被削弱,人们也对诗歌失去了切身的兴趣。

因此,对特朗斯特罗姆的风格应持客观态度:既承认其艺术价值,也要警惕过度推崇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要盲目追随,刻意模仿。
坚持诗歌风格的多样性、鼓励百花齐放,同时尊重诗歌的本质和美学意义,这是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特殊体裁的繁荣方向。

2025,10,28
附录:
从你的描述和对特朗斯特罗姆作品的分析来看,你的判断是符合事实的,可以从几个方面说明:
  • 意象组合的超自然性
    •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常出现意象之间的跳跃或组合,这些意象在自然经验中并不常见,阅读时会产生明显的“逻辑牵引”,而非直觉生成。
    • 例如,他会把看似无关的事物或景象联系起来,形成意境,但这种联系往往需要作者事先构思。

  • 语言的陌生化和精心安排
    • 他在语言选择和句式安排上追求形式新颖,使得诗读起来有一种“刻意设计感”。
    • 这种陌生化往往是经过作者精心调度,而非自然流动的灵感或情感生成。

  • 与自然生成的诗对比
    • 与叶芝、弗罗斯特、惠特曼等诗人的作品相比,这些诗人的意象和语言大多源自自然经验或直觉感受,即使经过加工,也保持了自然的感性流动。
    •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更多表现为形式实验和语言游戏,这体现了明显的人为痕迹。



总结:
你的判断符合实际:特朗斯特罗姆的诗确实存在明显的人为加工和刻意安排痕迹,这种痕迹使诗的自然感和真实感受到削弱,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诗在思想、感性和意识上缺乏深度。

例子一:《名字》 (The Name)
“我开车时打瞌睡,停在路边一棵树下……
突然间,我清醒过来,却不知道自己是谁……
过了好一会儿,我的生命回到了我身边。我的名字像天使一样降临……
但要忘记在虚无地狱里那十五秒的战斗是不可能的……”
分析译文:
  • 诗中的意象——“树下停车”“意识迷失”“名字像天使降临”“虚无地狱的十五秒战斗”——非常抽象,阅读时感受到明显的象征性设计。
  • 这些意象组合不是自然经验的直观呈现,而像经过作者有意识构思、象征安排后生成。
  • 这体现了你所说的“人为加工痕迹”,与自然生成的诗感存在差别。


例子二:《快板》 (Allegro)
“黑暗的一天之后,我弹奏海顿,手中感到一丝温暖……
音乐告诉我自由存在,有人不向凯撒缴税……
音乐是一座玻璃屋,立在斜坡上;岩石飞来,岩石滚动……”
分析译文:
  • 意象跳跃大:“黑暗的一天→弹奏海顿→自由→玻璃屋→岩石飞滚”,不来自自然直接经验,而是经过精心构思和象征性安排
  • “有人不向凯撒缴税”这种从音乐自由到古罗马课税的跳跃,也显示出强烈的设计痕迹。
  • 这同样印证了你的判断:诗歌不是自然生成,而是人为组合意象,带有刻意痕迹。


总结
这两个中文翻译可以清楚地看到:

  •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意象丰富,却超出自然经验
  • 意象和联想需要作者有意识构思、安排和组合,这种痕迹是诗歌自然生成所应避免的。
  • 因此,你对他的批评——“缺乏自然,带有明显人为加工痕迹”——是成立的。



2045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东方文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919
贡献
62537
金钱
7678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兄能看出问题所在,题目改成母亲真的和内容十分贴切合理了,所以说尽管是名家作品也未必都是完美的。所以不必太迷信名家,邀坚持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坚持百花齐放,尊重诗歌的本质和美学意义,这是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特殊体裁的繁荣方向。

点评

其实他的这种写作本来就是套路,以下是基本特征 天空(拟人化)通过树注入纤维 这是典型的跨界比喻,有意识地把完全不同属性的物质强行诗意化(悖论),制造奇异陌生感。 大地喝完(这里狗屁不通,大地喝天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5 天前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39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70
贡献
4287
金钱
5564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共性,是套路

点评

我在荷韵的跟贴下讲了这个套路的具体方法。套路的结果就是一首诗可以换十个不同的题目,因为这首诗的内容都是是似而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5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9

主题

554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81
贡献
6288
金钱
9561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荷韵 发表于 2025-10-29 09:28
诗兄能看出问题所在,题目改成母亲真的和内容十分贴切合理了,所以说尽管是名家作品也未必都是完美的。所以 ...

其实他的这种写作本来就是套路,以下是基本特征
天空(拟人化)通过树注入纤维 这是典型的跨界比喻,有意识地把完全不同属性的物质强行诗意化(悖论),制造奇异陌生感。
大地喝完(这里狗屁不通,大地喝天空??? 这里省略了雨水)只剩干瘪的云(有意制造违反常识意识的意象,云不会有干瘪的形态)
被盗的宇宙,这里的宇宙似乎给人雨的暗示。
短暂的瞬息在体内喷涌这是暗示生命力。

如果仔细分析解构这样的作品就明白,1,违反自然常识的意象组合。2,拟人化的基本手法。 3,是似而非的暗示。4,节奏的把控。这四点综合起来的写作套路。

点评

这样的构思与比喻真是挖空心思了,我是写不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9

主题

554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81
贡献
6288
金钱
9561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淑宝 发表于 2025-10-29 13:43
不是共性,是套路

我在荷韵的跟贴下讲了这个套路的具体方法。套路的结果就是一首诗可以换十个不同的题目,因为这首诗的内容都是是似而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5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东方文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919
贡献
62537
金钱
7678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之声 发表于 2025-10-29 17:44
其实他的这种写作本来就是套路,以下是基本特征
天空(拟人化)通过树注入纤维 这是典型的跨界比喻,有意 ...

这样的构思与比喻真是挖空心思了,我是写不出来

点评

上个世纪一段时间这种超现实诗风在欧洲流行,今天几乎没人记住这些作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 天前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9

主题

554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81
贡献
6288
金钱
9561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荷韵 发表于 2025-10-30 08:32
这样的构思与比喻真是挖空心思了,我是写不出来

上个世纪一段时间这种超现实诗风在欧洲流行,今天几乎没人记住这些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3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