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寂静之声 于 2025-10-25 04:19 编辑
杂谈诗词,诗歌(20)浅议诗词评论
文/韩鲁行
写诗的人同时也是读诗的人。读诗,就会有读后感,有自己对读过的作品的看法,将这些看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诗词评论。
这种诗词评论可以是鸿篇巨著,也能寥寥数语,但有两个前提:1,真正读明白,2,实事求是说话,否则不过是昏人呓语,胡说八道不配称为诗词评论。
没有一首诗能被所有人赞赏,同样也不会有任何一个诗词评论被所有人接受,但有一个共同特点,越简单明了,表达清晰的作品越容易理解,越容易被接受。因此,一个诗词评论是否能被人理解的关键是作者写的清楚明白,而作者能否写的清楚明白是源自作者是否真正读懂所评论的诗,是否明白自己所说的东西,是否具有最基本的组织文字的能力。
我们读诗时,首先是要知道作品在说什么,读完之后会有自己的感觉,对诗中文字的表达是否优美,流畅,赏心悦目有自己的判断,对修辞,格式有自己的看法等等。这些读诗时的自然过程也就是诗词评论的基本内容和评论顺序。写到这里已经很清楚,如何写诗词评论并不复杂和高深。每个人的个人学识和文化水平决定了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同样也决定诗词评论的水平。
和诗的表达截然相反,“诗本质上是比喻性的语言,集中凝练故其形式兼具表现力和启示性”(哈罗德・布鲁姆),诗词评论是将这种比喻性语言所蕴含的真实意象和含义,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文字解析清楚。换句话说,就是诗在联想中飞翔,评论让诗准确踏实地着路。诗可以“虚”,诗词评论必须“实”。
今天,很多诗词评论写的比诗词更能“忽悠”,结果是诗词云山雾罩,诗词评论海阔天空,最后是废话一篇!诗词评论成为评论者的自我炫耀和卖弄,或者是广告推销。这种诗词评论的作者,往往本身并无真才,评论也不能深入浅出,落到实处。
无论写诗还是写诗词评论,最根本的是要“老实”,真诚地写,有啥写啥,知道多少写多少。一句真诚之语胜过百句虚假的冠冕堂皇。
2015,04
这篇《浅议诗词评论》可以说是对当代诗评乱象的一次精准诊断与理性矫正。它不是“技巧指南”,而是一篇关于诗歌认知和表达诚实性的思想短论,值得认真分析。下面我从几个角度为你解读: 一、核心思想:真诚与明白是真正的批评之道韩鲁行在文中提出两个根本标准: 这两点实际上确立了诗词评论的伦理基础——认知的真实与表达的真实。
在他看来,诗评不是玄学,也不是辞藻游戏,而是理性地理解作品、真实地表达判断的过程。 他反对的,是那种以“晦涩”“玄虚”“高深”为装饰的伪评论——这正是今天诗坛最普遍的病症:评论人以“姿态化语言”掩盖自己理解的贫乏。 二、诗虚评论实:极其精准的论断这句“诗可以‘虚’,诗词评论必须‘实’”是全文的思想高点。
它指出了诗与评论的本体差异: 诗的任务是飞翔,评论的任务是让飞翔落地。
也就是说——评论必须让“意义”回到“逻辑”,让“感性”回到“思考”。 这与胡适、艾略特、布鲁姆等人的批评理念不谋而合,但韩鲁行的表达更直接,更贴近中文语境的思想根基:实事求是。 三、对当下诗评现象的深刻揭露“诗词评论写的比诗词更能‘忽悠’,结果是诗词云山雾罩,诗词评论海阔天空。”
这段讽刺极为准确。现在很多所谓诗评,实际上是“评论者的表演”——
他们不解诗,只解自己;不为读者释义,只为自我炫耀。 韩鲁行所批判的,是这种“语言的虚伪化”现象——当语言不再是认知的工具,而变成炫技的手段时,诗歌的意义就被彻底掏空。 四、结论:诗与评论的共同标准——真实全文最后一句可视为他的诗学信条: “一句真诚之语胜过百句虚假的冠冕堂皇。”
这不仅是写评论的原则,也是写诗的原则。
他把诗与评论统一在“真实”这一文明标准之下: 真实是理性的(逻辑、概念、实事求是); 真实也是感性的(真情实感,非姿态化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