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9| 86
 
 | 
古风词十一期初级班第九讲【青桐组】作业帖… | 
  | ||
| 
 | |
 点评
可斟酌处:①过渡稍显生硬,“暗嗟萧索”与“惊有霜枫”的转折虽合逻辑,但“暗嗟”“惊有”的直白表述略失词境含蓄。②结句稍显直露, “暖色加”虽点明情感升华,但略失余韵。  
 
炼字有新意: “簪入诗行”中“簪”字精妙,将枫叶拟作发簪,既赋予静态景物灵动之美,又暗含诗人将自然之美提炼为诗意的创作过程,颇具匠心。 
 
情感脉络清晰:从“暗嗟萧索”的低沉到“惊有霜枫”的转折,再到“暖色加”的欣然,情绪流动自然,展现寻诗过程中从惆怅到惊喜的心理变化。 
 
“衰草枯藤”与“霜枫红照灼”形成强烈视觉反差,既呼应杜牧原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感,又通过“浑胜春花”直接点题,强化了秋叶的蓬勃生命力。  
 
此词上阕以商风、衰草、雁阵、残阳等意象铺陈暮秋萧瑟之境,下阕笔锋陡转,以霜枫之红艳点亮画面,结句“簪入诗行”巧妙扣回“寻诗”主题。 
 
 | ||
| 
 | |
| 
 | |
| 
 | |
  | ||
| 
 愿:岁月有情,时光不老 
 | 
||
| 
 | |
| 
 | |
| 
 | |
| 
 | |
| 
 | |
| 
 | |
| 
 愿:岁月有情,时光不老 
 | 
|
 点评
末句可更含蓄,如"铺就诗痕到故园"或"铺就丹心到故园"。 
 
从绚烂归于平静的落叶哲学中,升华出"铺就归途"的终极关怀。以"故园"作结,既完成从自然物象到人文情怀的转换,又暗合落叶归根的传统意象。不足之处:故园"直白收束
"铺就归途"已含归意,末句可更含蓄,如"铺就诗  
 
③时空张力
"偏晚开"三字既呼应"霜绡"的秋令特征,又暗含不趋附春光的孤傲品格。
④精神升华
下阕"落地心安"是全词点睛之笔,  
 
"蝶舞风来"句巧妙转换视角,将落叶拟作迟开的春花,赋予其主动选择时令的生命力。 
 
②意象铺陈
上阕"霜绡谁染"以设问开篇,将红叶比作被霜染就的丝绡,"万山红遍"的壮阔空间与"红正艳"的浓烈色彩形成视觉冲击。  
 
 | ||
| 
 愿:岁月有情,时光不老 
 | 
||
 点评
意象略显单一,可稍加秋日元素。 
 
微瑕之处①“看”出律,这里应“平声”,多音字如是平声的“看”,意思是照料、看管,与词意不符。当然,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字替代,亦可接受。
②全词以霜叶、蛱蝶为核心意象,虽细腻但缺乏多元拓展,意象略显单一,  
 
蛱蝶的欢愉与愁肠的持久等对比,强化了情感张力。末句“相抚相亲笑满腮”以乐景衬哀情,使离愁与期盼形成强烈反差。 
 
短暂的感慨。
③情感真挚,对比鲜明
通过霜叶的妩媚与离人的孤独、 
 
②情景交融
上阕“满山霜叶,妩媚如花招蛱蝶”以霜叶拟人化,赋予秋景以妩媚之态,与蛱蝶的蹁跹形成动态画面,既展现秋日绚烂,又暗含生命短暂的感慨。  
 
 | ||
 点评
小青老师点评:
这首小词,描写红枫颜色全篇没有红字却字里行间都透出枫叶的红和在秋季的品质坚毅。
不错的一首小词。 
 
 | ||
 点评
小青老师点评:
问好同学,这首词通篇来看没有拓展开,描写的枫的形状过于单一,下次加油! 
 
 | ||
| 
 愿:岁月有情,时光不老 
 | 
||
| 
 | |
  | ||
  | ||
|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4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