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10

[散文] 游园梦境,恍惚印象

[复制链接]

266

主题

609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912
贡献
7611
金钱
9819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5-10-3 02: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蓬草 于 2025-10-3 02:28 编辑

游园梦境,恍惚印象
蓬草 2025年9月10日

这篇《游园梦境,恍惚印象》是寓言体文章、打破时空,将古今中外人物聚在一起,轻松对话。门外汉兼任恍恍惚惚的观众和编导,将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三言两语揉和在一起。其中对话,未必是哲人原话;其中场景,又如梦境的拼凑和编造,百无禁忌。谦逊中带点狡黠,恭敬后跟着偷笑。

食困
本欲嚼书本,翻成瞌睡虫。
含混三两句,碎语恍惚中。

假寐
入梦寻真假,情真意恍惚。
心天云散去,未必尽虚无。

门外汉沉醉于园林之内,似醒似梦。恍惚之间,夕阳余晖下,一群人漫步而来,或仰望天空,或俯察大地,或走或停。清风之中,人影晃动,三言两语,断续传来。

赫拉克利特手捧一团火苗走来,说道:
“一切皆变,此火就是道路。”
老子:反者道之动,水近于道。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
黑格尔则抬头大笑:“看那云卷云舒,正反合在其中流动。”

巴门尼德听到对话后摇了摇头,忽有所悟,停下脚步,以磐石为座:唯有存在,不动不灭。
芝诺:老师,飞矢不动。
巴门尼德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旋即坐下。
罗丹:“您千万别动!您坐在这里,是存在永恒的象征,我将您雕刻成《思想者》。”
牛顿:静者恒静,需要上帝的手指让您行动。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芝诺意犹未尽: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牛顿:且慢,我用微积分一算便知。
爱因斯坦:行至极远,光速追不上宇宙膨胀速度,这才为真。

巴门尼德:思维和存在同一。
庄周:我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
黑格尔:宇宙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展现。
维特根斯坦:思想是世界的逻辑图像。
博斯特罗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

赫拉克利特:“自然喜欢隐藏自己。”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
柏拉图:理念独立存在,现实是理念的摹写。
亚里士多德微笑着弯腰,拾起一片落叶:
“形式,就藏在这叶脉之间。”

柏拉图指着天边的霞光说:
“理念如斯,虽不可触,却映照万物。”
亚里士多德提醒:“老师,小心脚下,别像泰勒斯先生那样掉进坑里。”

说到理念的天国,就引起神的注意。
上帝:我来了,诸神退位。
赫拉携希腊诸女神:原来上帝比我们更善妒!
斯宾诺莎:万物皆神。
吴承恩:草木山石,飞禽走兽,皆可造反。

康德扶着帽檐,凝望远山:
“山川之形,皆因心中先验之框而显。”
ChatGPT:“形式亦在神经网络中涌现。”
亚里士多德:这是形式因由潜能变为现实。

这时有人将一根骨头扔到草丛之间,一只狗跑过去叼着骨头欢快跑回来。好像在印证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我有本领找到吃的。
亚里士多德:人是理性的动物。面对两块相同诱人的肉,狗该如何作出理性的选择?
叔本华:理性解决不了人生难题。
尼采:您太悲观,上帝已死,超人诞生。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贝多芬:与我的《命运交响曲》异曲同工。

园林中另外两个人不理会跑走的狗,绕过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的雕像。维特根斯坦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圈:里面写着“逻辑”、“哲学”;外面写着“爱”、“道德”,“艺术”;圈是“语言”。
维特根斯坦:语言是思想表达的边界。
墨子:我善墨守成规;你愿自入《围城》。
维特根斯坦:恋逻辑之无爱,又恋语言之蛇。

庄子轻快而来,手中一只蝴蝶扑翅:
“诸君之言,皆是梦声。且看这蝶,梦得自在。”
弗洛伊德:“我来解梦,您的潜意识在作怪。”

维特根斯坦:对不可言说之事,必需沉默。
佛陀拈花不语,微风拂过,草木点头。
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一行人渐行渐远,不再争辩,只听脚步声与林间鸟鸣相和。门外汉忽然警觉,见到一只老牛在树荫下反刍。它回嚼的干草那么有味吗?门外汉若有所失,若有所得。

夕阳下的反刍
  
门外汉游园惊梦,误听哲学。睡意朦胧,管中窥豹,挂一漏万。盲人摸象,难免误解。哲学挺枯燥,消化这堆干草挺不容易。犹如老牛反刍,得有几个胃才办得到。门外汉想吃某个哲学家的一缕干草,就得借助别的哲学家之胃来消化,有时还得借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人工智能的胃来消化。
  
赫拉克利特手捧一团火苗走来,说到:
“一切皆变,此火就是道路。”
老子:反者道之动。水近于道。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门外汉:赫氏和老子思维相近,逻各斯和道都是事物运行的规律。 赫氏尚火,强调积极有为;老子尚水,强调顺从自然。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
黑格尔则抬头大笑:“看那云卷云舒,正反合在其中流动。”
门外汉:黑格尔的哲学和老子的思想颇为相似,但却很轻视老子。关键的不同点之一是:老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黑格尔则是把一切看作绝对精神的演化。老子的哲学朴素,以五千言暗示宇宙万物之道,指出反者道之动。黑格尔则是不惜文字,意欲将宇宙的一切套进正-反-合的发展模式。

巴门尼德紧随其后,摇了摇头。他忽有所悟,停下脚步,以磐石为座:“唯有存在,不动不灭。”
芝诺:老师,飞矢不动。
巴门尼德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旋即坐下。
罗丹:“您千万别动,坐在这里,是存在永恒的象征,我将您雕刻成《思想者》。”
牛顿:静者恒静,需要上帝的手指让您行动。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门外汉:我仿佛看到了这个戏虐前贤的场景。因为巴门尼德是第一个说出思维和存在同一的哲学家,所以请他作为行为艺术家来表演自己的哲学一定很有趣。他不赞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故而摇头。但忽然意识到要表演自己的哲学就不能摇头。芝诺的悖论很合他的意,他高兴得要跳起来,但又意识到应该马上坐下。罗丹要他静,牛顿要他动,笛卡尔提醒他反思。要让哲学家不思考,难!思考本身也是运动,巴门尼德要保持思维和存在同一,他应该不思考。但不思考就否定了思维的存在。为保持两者同一,如果思维不存在,存在也必须不存在。我好像感到巴门尼德脸上浮现出哈姆雷特式的困惑:To be, or not to be?(存在还是毁灭?)按照这种推论,笛卡尔就得说,我思故我不在。罗丹的《思想者》虽为坐姿,却着意用紧张的肌肉表现内心的涌动。让巴门尼德表演他的哲学实在是两难,动也不是,静也不是。巴氏绝对静止的观念,暗示着宇宙必需有第一推动力。承此传统,宇宙生成论离不开神创。后世基督教哲学秉承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牛顿也需要寻找第一推动力,最后将其归于上帝的手指。

芝诺意犹未尽: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牛顿:且慢。我用微积分一算便知。
爱因斯坦:行至极远,光速追不上宇宙膨胀速度,这才为真。
门外汉:哲学家的猜测化为数学和科学问题。芝诺的诡辩论几乎触及了极限的概念。芝诺的另一个悖论“飞矢不动”触及了连续性和离散性的关系。这个悖论也转化为科技和艺术问题: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变。这种转换在电影、数字编码、数字显示屏、电子计算机和医学(例如脑电图和心电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巴门尼德:思维和存在同一。
庄周:我做梦变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庄周?
黑格尔:宇宙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展现。
维特根斯坦:思想是世界的逻辑图像。
博斯特罗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
门外汉:几位哲学家所说都涉及存在和意识(物质和精神)如何同一的问题,但获得同一的方式不同。
巴门尼德说在形而上学中获得同一。
庄子在美学中获得同一。
黑格尔在绝对精神中获得同一。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中获得同一。
博斯特罗姆在技术模拟中获得同一。
佛教在幻觉中获得同一。
—————————————
对黑格尔老师,我想到几句诗:
镜外拈花镜内学,频观自我未曾歇。
无穷变幻无穷梦,谁是庄周谁是蝶?
—————————————
尼克·博斯特罗姆是当代科学哲学家。他提出,人类可能生活在某种高级文明的模拟之中。他的逻辑论证形成了一个三选一的命题:
1. 几乎所有具备我们这种技术水平的文明,在达到技术成熟前就灭绝了。
2. 几乎所有达到技术成熟的文明,选择不进行大量虚拟现实模拟。
3.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
博斯特罗姆认为,他可以排除前两个可能,只剩下第三个。依门外汉管见,这个三选一的论证存在诸多漏洞:漏掉其它选项(例如,宇宙中还没有文明能够达到技术成熟的程度);存在未加证实的前提(如全部感知的世界可以模拟);存在自身的悖论(如果论证为真,论证者及其自身也是虚幻的模拟)。这样看来,他好像是用脚踩住了一段绳子的两端,另一只脚被这个绳套绊住,摔到了茧房里。他本来可以爬起来走路的,但却选择了“学会的无可奈何”(learned helplessness)。
生来万物灵,却为思想苦。
本是鲁滨孙,翻作星期五。
米开朗基罗也许会说:我雕刻的《被缚的奴隶》充满不屈的力量,这个星期五连一条肌肉都不会动。

赫拉克利特:“自然喜欢隐藏自己。”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
柏拉图:理念独立存在,现实是理念的摹写。
亚里士多德微笑着弯腰,拾起一片落叶:
“形式,就藏在这叶脉之间。”
门外汉:赫拉克利特诗意的表达中,暗示现象中暗藏本质和规律。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质是数。柏拉图对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解释:抽象的理念独立存在,现实只是理念的摹写。柏拉图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理念的抽象性和完美性都和数的特点有些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老师的这个观点,认为形式(本质)不离具体事物,观点明确。
区分本质和现象是古希腊哲学的认识论基础。经验和感性只能看到现象,理性才能把握本质。现象多变,本质不变。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对立在认识论里获得新的解释。柏拉图受巴门尼德和毕达哥拉斯的影响,是理性主义者。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兼顾本质和现象,既是理性主义者,也是感性主义者。

柏拉图指着天边的霞光说:“理念如斯,虽不可触,却映照万物。”
亚里士多德提醒:“老师,小心脚下,别像泰勒斯先生那样掉进坑里。”
门外汉:师生观点不同。老师说理念,学生说实体。一在天国,一在大地。老师所言,得轻盈之妙,宜飘于云端。学生所言,取重拙之趣,可立于尘世。泰勒斯是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懂当时的天文知识。但因为夜观星辰,掉进坑里。亚里士多德爱老师,更爱真理。语义双关,尊敬中亦带戏虐。

说到理念的天国,就引起神的注意。
上帝:我来了,诸神退位。
赫拉携希腊诸女神:原来上帝比我们更善妒!
斯宾诺莎:万物皆神。
吴承恩:草木山石,飞禽走兽,皆可造反。
门外汉:恍惚之中,捏造了这段话对话。
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形而上学合拍。基督教神学吸收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使上帝成为理念的完美化身。宗教家说宗教高于哲学;哲学家说宗教的内核是哲学。不管谁胜谁负,哲学的确给基督教带来了理性。上帝也得说理,而且是理性的化身。这也给后世的科学家带来机会:在信仰的推动下,用科学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完美。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完美的上帝截然不同。他们除了比人能耐大和不死之外,具备人性的所有缺点。嫉妒心是其中之一。天后赫拉善妒,想要杀死海格力斯。诸女神为争夺送给最美女神的金苹果,搞小动作,又挑起特洛伊战争。在这里,希腊诸女神讽刺上帝更善妒(对上帝不敬了)。男人女人都善妒,方式不同。我好像看到了希腊女神们变成长舌妇,私下议论上帝。
斯宾诺莎是自然神论者,神即自然,自然即神。爱因斯坦的哲学观点与其接近,认为自然界的神秘特性,给人带来宗教感。中国古人说,变幻莫测谓之神。神秘的自然界总是能激发人类的好奇心,这是推动科学研究的动力。因此现代社会的科学家与中世纪的科学家有所不同,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更多地是来自于面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相比于一神教,多神教似乎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创造出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如果自古只有一神教,各种神话就无法诞生,文学艺术未免黯然失色。一神教过于庄严沉重,难免对人性有较多的束缚,压抑某些人生需求。不过,在哲学和科学的影响之下,基督教越来越讲理,越来越科学。二十世纪的世俗化,既解放了精神,也释放了许多欲望。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会带来许多弊病。宗教、哲学、科学、道德、文学、艺术和体育都是提升精神境界的途径,不可一家独大,也不可偏废。

康德扶着帽檐,凝望远山:
“山川之形,皆因心中先验之框而显。”
ChatGPT:“形式亦在神经网络中涌现。”
亚里士多德:这是形式因由潜能变为现实。
门外汉:康德综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认识论,认为获得知识需要靠人的认知能力(先验形式如时空框架和各种范畴如原因和结果)组织解释纷乱的感觉经验。这是对认识论的一大贡献。
不过由于时代所限,康德的先验认知结构是固定的。认知功能非人类所独占,各种动物都在演化过程中发展出独特的感官和认知能力和偏好。这些又受到后天经验的改造,新知识并存储在脑内硬盘中的静态资料,而是我们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方式的改变。在某些提示下,神经网络动态地生成相关的知识,由潜在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形式。这里借ChatGPT之口,说出现代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关于认知形式的观点。神经网络具有形式补全的能力,能够依据有限的信息产生最符合现有信息的活动形式。这样神经网络的潜能就由不活动状态展现为活动状态。新知识不断修改已有的神经网络,也在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偏好。基于此,儿童才能循序渐进,掌握越来越高深的知识,职业素养才能逐步建立。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形式从潜能到现实的发展过程。在门外汉看来,现代认知科学的解释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也相通。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人类的认知能力也得到外部延伸。眼镜、助听器、观测仪器、参考资料、外界存储介质和人工智能都是人类知识的凝结,也都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延伸。这些都对我们如何收集、组织和解释感觉材料有巨大的影响。这也是科学加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关键因素。有效运用这些工具,也是提高个体认知能力的重要方面。

这时有人将一根骨头扔到草丛之间,一只狗跑过去叼着骨头欢快跑回来。好像在印证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我有本领找到吃的。
亚里士多德:人是理性的动物。面对两块相同诱人的肉,狗该如何作出理性的选择?
叔本华:理性解决不了人生难题。
尼采:您太悲观,上帝已死,超人诞生。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贝多芬:与我的《命运交响曲》异曲同工。
门外汉:西方哲学偏重理性,视人类为理性动物。柏拉图的理念至高无上,但亚里士多德也见到理性的不足。布里丹说,在两堆相同的干草之间,完全理性的驴子会因不知如何选择而饿死。然而,布里丹对理性的责问,也引来后世的反责:这是先把“理性”窄化为一个稻草人,再加以痛击。若借塞万提斯的比喻,这无异于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
对理性的这条诘难走不通,就换个方式。到了近代,哲学家们不仅用理性剖析事物,也对理性进行解剖。康德的认识论分析的是纯粹理性,提出认知活动必须从感觉经验开始,但不能止步于感觉经验。先验的认知结构(时间和空间框架,各种范畴如因果关系)决定了人如何组织和解释感觉材料。同时他又认为理性的局限性使其不可能认识自在之物,因为它游离于感觉之外。不过康德的认识论,并不考虑认知的推动力,和生命过程似乎毫不相关。纯粹的理性动物,没有欲望,认知活动不受需求支配,也没有价值观,只是智能体而非动物。这和眼下的人工智能差不多,还未超越工具理性。
狗爱吃肉,哲学家爱智慧,科学家爱自然。没有爱,为何要追寻真理?人如果只有纯粹理性而没有感性的推动,好像不行,甚至不具备动物的资格。人类不仅具有运用语言符号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具备超出其它动物的感性能力。这种感性能力是艺术审美、宗教信仰和道德情操的基础。叔本华怀疑理性不具备支配力量,通过吸收印度哲学宗教元素,意识到感性的力量。他的哲学又影响了尼采,使后者成为西方哲学从理性转向感性的关键人物。二十世纪看起来像一个造反的世纪,各种思潮、文学、艺术都在试图打破传统的规范。西方感性主义哲学兴起是这个大潮的一部分。

园林中另外两个人不理会跑走的狗,绕过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的雕像。维特根斯坦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里面写着“逻辑”、“哲学”;外面写着“爱”、“道德”,“艺术”;圈是“语言”。然后走进圆圈。
维特根斯坦:“语言是思想表达的边界。”
墨子:我善墨守成规;你愿自入《围城》。
维特根斯坦:恋逻辑之无爱,又恋语言之蛇。
门外汉:维特根斯坦用画了一个圈子,里面是语言表达的逻辑,外面是不可依据逻辑言说之事。这个圈子是他画出的逻辑城堡。这个场景也多少有点儿戏虐的意味。
古人以墨守成规称赞墨子善于防守。但后来这个成语转变成了保守和固步自封的代名词。于是优点反成缺点。此处由墨子自己说出来,有戏虐的意味。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边界,而且他说的思想必须符合形式逻辑。他自我设限,意在避免涉入逻辑无法说明的领域,例如情感、道德和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写的小说,指的是爱情和婚姻。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去。维特根斯坦恰好是这样:前期钟爱逻辑,自愿停留在逻辑之城内;后期走出逻辑之城。他以语言为界限,用语言替逻辑建围墙。墙外的树上结的是知善恶的禁果,而语言之墙是上帝的禁令。后期的维特根斯终于发现语言不是墙,是流动的风,吐着蛇的意图,时常带来墙外果子的诱惑。逻辑之内不允许有爱,维特根斯坦最后还是决定不遵守逻辑的禁欲主义,让语言之风带他去采摘诱人的果子。维特根斯坦吃了禁果之后,认为语言是游戏,语言的不同用法遵循不同的游戏规则。而语言的用法是如此丰富,足以令他游戏风尘。他一改沉默寡言的故态,不吝言辞,好似得了话痨。不过门外汉猜测,维特根斯坦老师心中有逻辑,即使吃了禁果,也会坐怀不乱。
这番比喻对维特根斯坦老师有些不敬,对上帝更加不敬。门外汉可能是喝错了酒,醉言醉语。自罚三杯!
维特根斯坦和博斯特罗姆可有一比:维特根斯坦以语言用法为游戏,可谓破茧成蝶,飞得自由,享受生活的快乐,演出了哲学喜剧;博斯特罗姆以模拟推理为游戏,可谓作茧自缚,丧失自我,感受生活的幻灭,演出了哲学悲剧。

庄子轻快而来,手中一只蝴蝶扑翅:
“诸君之言,皆是梦声。且看这蝶,梦得自在。”
弗洛伊德:“我来解梦,您的潜意识在作怪。”
门外汉:庄子宁愿沉浸在梦境的诗意之中,弗洛伊德更想拆解梦境。两者都对文学艺术有巨大的影响。
庄子对中国哲学/美学有巨大贡献,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遵循道为思维主线,同时又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宇宙和人生。在他看来,万物无分高下皆依道而运行(道在屎㳮)。这正是万物与我同在,天地与我并生。他的哲学演变为一种美学,引导人进入审美的境界:观物则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观己则“吾丧我”。做梦醒来,分不清是庄周梦蝶,还是蝶变庄周。这正是观物观己,浑然一体的审美境界。庄子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文学艺术和人生态度。没有庄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会黯然失色,缺少了许多东西。
弗洛伊德试图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解梦。他最大的贡献是从梦境中看到了潜意识。在他看来,潜意识是社会规范下所抑制的本能。进入梦境,解除了社会规范的抑制,于是潜在的本能欲望,尤其是性冲动,被释放出来,以变形的方式呈现于梦境。如果把梦境看作是一场戏剧,梦境的唯一演员是无意识的本能,可以穿上意识的戏服演不同的戏。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重大影响。
不过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过于随意,缺乏科学的依据。现在我们知道,潜意识并非完全由底层的本能所构成,其中也包括神经网络中未被激活的认知形式。这些认知形式是内在的各种需求和新旧记忆的重新组合,梦境是不具灾难后果的戏剧排演。意识是一个不太大的舞台,站不了许多演员。聚光灯所照之处,就是注意力的中心。新旧演员交替上台,前脚方走,后脚即来。驱赶演员上场的鼓点,是转化为神经冲动的各种需求,既有生物性的需求,也有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维特根斯坦:对不可言说之事,必需沉默。
老子:大言希声。
庄子:得意忘言。
佛陀拈花不语,微风拂过,草木点头。
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门外汉:精神现象必有依托,语言、符号、行为和艺术皆为抓手。众位都看到了语言的模糊性,也都惜字如金。但意趣不同。
早期的维特根斯坦要立规范,消除模糊性、保留精确性。在他看来:哲学对凡是超出逻辑图像的东西,都应保持沉默。语言的严谨性在理论思维、数学推理、科学研究和计算机演算中尽显其长。惜字如金和沉默,都是为了避免模糊性、暗示性和开放性。
东方思维恰恰要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解读的开放性,联想的暗示性。佛陀拈花不语,是行为语言,也是暗示。语言的模糊性在文学和艺术中,尽得其妙。惜字如金和沉默,都是为了利用模糊性,增加暗示性和开放性。
这几位凑在一起,各说各话。谁来当翻译?都不说话时,怎么沟通?
***************
门外汉:哲学干草好像还有点儿味道。



659

主题

554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81
贡献
6288
金钱
9561
发表于 2025-10-3 03: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风趣,知识含量丰富。
只有超过想想象的存在,没有超过存在的想象。这些哲学家都是在从某一个角度论证存在,存在的不同的显示。

点评

我尽量写得轻松一些,加了不少语言游戏。哲学也有好玩儿的地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3 0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609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912
贡献
7611
金钱
9819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04: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之声 发表于 2025-10-3 03:19
生动风趣,知识含量丰富。
只有超过想想象的存在,没有超过存在的想象。这些哲学家都是在从某一个角度论证 ...

我尽量写得轻松一些,加了不少语言游戏。哲学也有好玩儿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39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70
贡献
4287
金钱
5564
发表于 2025-10-3 22: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叔叔这是摘录了一些名句

点评

有些是摘录,有些是借名人的思想或作品进行的引申,意在进行对比。解读有些比较认真严肃,但也夹杂不少戏虐。单纯背诵哲学语录或学说是没有意思的,有自己的理解更重要。 我们普通人学哲学,不一定要那么严肃。在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3 2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609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912
贡献
7611
金钱
9819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23: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淑宝 发表于 2025-10-3 22:50
叔叔这是摘录了一些名句

有些是摘录,有些是借名人的思想或作品进行的引申,意在进行对比。解读有些比较认真严肃,但也夹杂不少戏虐。单纯背诵哲学语录或学说是没有意思的,有自己的理解更重要。
我们普通人学哲学,不一定要那么严肃。在宗教、文学、艺术和科技中都渗透着哲学思想,这是可以拿来对比的。例如,拉斐尔画作《雅典学院》的中心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老师手指天空,学生手心向地,表现出两者哲学思想的差异。我们中国人的文学艺术,到处都渗透着儒释道的影响。冯友兰在解说中国哲学的特征时,就是以陶渊明的诗作为例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5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东方文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919
贡献
62537
金钱
7678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10-4 05: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兄知识含量真是丰富,写的生动形象,趣味横生,赞赏

点评

写这篇文章感觉好玩儿。巴门尼德的行为艺术和维特根斯坦吃禁果后的坐怀不乱,都是捏造出来的东西,但也不算凭空捏造,有他们的哲学思想作为依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4 14:07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609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912
贡献
7611
金钱
9819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荷韵 发表于 2025-10-4 05:07
诗兄知识含量真是丰富,写的生动形象,趣味横生,赞赏

写这篇文章感觉好玩儿。巴门尼德的行为艺术和维特根斯坦吃禁果后的坐怀不乱,都是捏造出来的东西,但也不算凭空捏造,有他们的哲学思想作为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0

主题

3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40
贡献
40673
金钱
49449
发表于 2025-10-4 14:1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有趣,谢谢诗兄分享,原本艰涩难懂的知识我们也能管中窥豹了解一二

点评

这是读哲学的印象。如果论述就难得多了,势必要遵循逻辑,步步为营,不是门外汉能做到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4 2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609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912
贡献
7611
金钱
9819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23: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音敏儿 发表于 2025-10-4 14:12
生动有趣,谢谢诗兄分享,原本艰涩难懂的知识我们也能管中窥豹了解一二

这是读哲学的印象。如果论述就难得多了,势必要遵循逻辑,步步为营,不是门外汉能做到的。

点评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读来趣味连连,助长联想和想象。谢谢赐予好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5 1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1

帖子

4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8
贡献
91
金钱
244
发表于 2025-10-5 18: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蓬草 发表于 2025-10-4 23:25
这是读哲学的印象。如果论述就难得多了,势必要遵循逻辑,步步为营,不是门外汉能做到的。 ...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读来趣味连连,助长联想和想象。谢谢赐予好文!

点评

感性为矛,理性为盾。两者结合才能既灵动又严谨,展现精神的全面风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5 2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609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912
贡献
7611
金钱
9819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22: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鹤荫 发表于 2025-10-5 18:28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读来趣味连连,助长联想和想象。谢谢赐予好文!

感性为矛,理性为盾。两者结合才能既灵动又严谨,展现精神的全面风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3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