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4-10-9
威望141
金钱383
贡献240
高级会员

威望- 141 点
贡献- 240 次
金钱- 383 枚
|
发表于 2025-9-24 22: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5.清平乐·钓鱼
文/扶苏05-笙小小
携家带小,放下尘间扰。篷帐搭开藤椅好,杆子两根鱼少。
那边烧烤烟生,这边鱼漂饵轻。许是小儿玩闹,走开莫让鱼惊。
行者试读:很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首词,写出了一家人垂钓的其乐融融;过片偶句还可以,结句很得“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之妙。值得斟酌之处:格式:上下片开头要空出两个字符位置;错别字:“杆子”,钓鱼用的可是“竹竿”啊;出律:按照给出的格律,“这边鱼漂饵轻”中,“漂”当仄声,“饵”当平声,这两个字出律了;语言表达:“篷帐搭开藤椅好,杆子两根鱼少”,这“藤椅”有啥好的,倒不如说“篷帐搭开藤椅少,杆子两根正好”更合情理;短短46字,出现了3个“鱼”字,太浪费了。
应是写得仓促,显得不够精致。指出问题有点多,小小学友莫介意。有时间了好好打磨一下,私发给我,我很愿意再次拜读!
6.清平乐·垂钓
文/绿竹01沉默
桂香风送,疏柳波儿弄。堤上垂钩身不动,静钓久违清梦。
偷来半日悠闲。便贪一水相欢。非是鲈鱼肥美,心怡鸥鹭之间
芷溪浅评问好学友,一首小令以垂钓为引,将闲情与心境容情于景,一起来看
上阕开篇以“桂香风送”点嗅觉,“疏柳波儿弄”绘视觉,风送桂香是慢镜头般的流动,柳拂碧波是细微的动态,两句便勾勒出秋日常见的清幽场景,毫无刻意堆砌之感。
紧接着“堤上垂钩身不动”,以人物“不动”的姿态,与风、柳、波的“动”形成鲜明对比,瞬间将画面焦点收束于垂钓者,而“静钓久违清梦”一句,更是跳出实景,将“垂钓”的动作升华为对“清梦”的追寻,让景语有了心境的温度,为下阕的抒情埋下伏笔。
接着来看下阕转入直抒胸臆,却避开了“钓鱼获乐”的俗套。“偷来半日悠闲”的“偷”字,极富生活气息——既暗合现代人对忙碌生活的共鸣,又带着一丝自得的俏皮;
“便贪一水相欢”的“贪”字,则将对这份闲适的珍视写得直白又可爱,两个字便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最妙的是结句“非是鲈鱼肥美,心怡鸥鹭之间”,化用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却反其道而行之:垂钓不为口腹之欲,只为与“鸥鹭”相伴的自在,既写出了超然物外的心境,又让全词的“闲”脱离了浅淡的消遣,多了一份精神层面的澄澈。
全词篇幅虽短,却做到了“景-人-情”的层层递进:上阕以景衬人,下阕以情释景,结尾的“鸥鹭之间”更是留下广阔想象空间,使读者能想见碧水蓝天间,人与水鸟相伴的画面,也能读懂这份“悠闲”背后,是对喧嚣生活的暂时逃离。
整体语言浅白如话,无生僻典故,却在平淡中见功力,将“垂钓”这一寻常事,写出了不寻常的心境之美。
整篇构思缜密布局稳妥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点赞学xi。当然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一起探讨学xi。
7.,清平乐*钓叟闲吟
文/绿竹6-莫言
晚风梳鬓,霞落溪山近。稳坐苔矶竿自引,任那流云偷隐。
生平饱识风涛,而今惯看霜潮。且把歌儿轻和,一川暮色相邀
芷溪浅评问好学友一起来看-莫言学友的这首小令:以“钓叟”为核心,融景、事、情于一体,笔墨清淡却意韵醇厚,堪称闲逸词中的佳作。
首先来看 上阕:
开篇“晚风梳鬓,霞落溪山近”,用“梳”字将晚风拟人化,仿佛风是温柔的侍者,为钓叟整理鬓发,瞬间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霞落”二字则以动态写暮色降临,溪山在霞光中愈发清晰,画面感极强。
“稳坐苔矶竿自引”是全词的“闲”之核心:“稳坐”见心态,“苔矶”显久居,“竿自引”更妙——不刻意垂钓,鱼竿随波轻动,将钓叟不执着于渔获的闲适,刻画得入木三分。
末句“任那流云偷隐”,以“偷隐”赋予流云俏皮感,而“任那”二字,则把钓叟对周遭景物的淡然、随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景与情在此完全交融。
再来看下阕:
“生平饱识风涛,而今惯看霜潮”是词的“骨”,仅十字便完成了钓叟的人生转折:前句暗指其曾历经世事坎坷(“风涛”喻人生波折),后句则写如今已看淡岁月沧桑(“霜潮”喻时光磨砺),一“饱识”一“惯看”,道尽半生沉淀,为下文的“闲”做了有力铺垫。
最后来看结拍“且把歌儿轻和,一川暮色相邀”,将情绪推向高潮:不叹老、不怀旧,只以轻歌应和自然,邀暮色共赏此景,把历经千帆后的通透、与天地相融的自在,写得温暖而有诗意,余味悠长。
全词无生僻字,却处处见炼字功夫——“梳”“引”“偷”“邀”等动词,让静景动起来、闲情活起来;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悟,过渡自然,毫无割裂感。读来如见一位老者独坐溪边,暮色为裳、晚风为伴,既有“行到水穷处”的淡然,又有“坐看云起时”的惬意,意境浑然天成。
整篇构思缜密布局稳妥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点赞学xi。当然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一起探讨学xi。需要指出一点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友友的题目符号用的不太对词牌名和题目之间的符号应是一个•圆点
7.清平乐•钓叟闲吟可以参考其他楼层友友的书写格式哈
周三辅导-江中月 19:11:51
8.清平乐·山野
文/绿竹09-晴续
群山叠翠,风越松涛碎。穿涧银溪曾隐退,飞走杜鹃几对。
茅庐半掩门扉,竹篱稀落花垂。耄耋闲依枫树,不知凡世人非。
江中月评:
这首《清平乐》以极简笔触勾勒出避世隐居的清幽意境,字句间满是“无官一身轻”的闲适感。
看亮点:
1. 画面感较强。上阕“群山叠翠”“松涛碎”“银溪穿涧”,从视觉到听觉构建立体山水;下阕“茅庐半掩”“竹篱落花”“耄耋依枫”,聚焦小院场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像一幅动态水墨。
2. 情感流露自然。没有直白写“隐居之乐”,而是通过“杜鹃飞走”的自在、老人“不知凡世人非”的淡然,把超脱世俗的心境藏在景物与人物动作里,余味悠长。
找不足:
“穿涧银溪曾隐退”一句稍显费解,“银溪”与“隐退”的搭配不够自然,若调整为“穿涧银溪声渐远”或“穿涧银溪随石转”,可能更贴合溪水流动的特质,也让上下阕的景物衔接更顺畅。
整体而言,这首词格律工整、意境清雅。不错,加油!
周三辅导-冰竹 19:21:16
9.清平乐·闲钓
绿竹28-晓风残月
波清云懒,抛饵随深浅。芦荻轻摇风耳畔,疲惫如烟消散。
素时晨踏朝阳,归来身戴星光。偶得悠闲放纵,犹贪一水幽长。
冰竹拙评:这首词以垂钓为线,串起自然之景与闲适之情,语言清丽,意境疏朗。上片以“波清云懒”开篇,水天澄澈之景顿现,“抛饵随深浅”暗合闲钓之趣,不疾不徐的心境呼之欲出。后句“芦荻轻摇风耳畔”以动衬静,风声与疲惫消散的比喻相融,细腻传递出自然对心灵的疗愈。上片写实时垂钓之景,下片以“晨踏朝阳”“身戴星光”扩展时间维度,形成朝暮循环的叙事感,侧面表现日复一日的恬淡生活。煞尾一句收束全篇,贪恋之意点明闲趣之深,余韵绵长。“疲惫如烟消散”“身戴星光”等句善用白描与比喻,不事雕琢而意象自生。“素时”一词略带古雅,与全篇的散淡风格相契合。
可斟酌之处 :“朝阳”“星光”“芦荻”等物象虽贴合主题,但未脱传统田园诗词窠臼。若能在常见场景中提炼更个性化的细节像鱼影、钓竿、水纹等,或可增清新之感。上片以情境交融见长,下片转为直述日程(晨出晚归),抒情节奏稍显平铺。若将“晨踏朝阳,归来身戴星光”化为更具画面感的描写,或许更耐品读。再有“放纵”一词可商榷,“偶得悠闲放纵”中“放纵”稍带现代口语色彩,与全篇清雅语感略违和。
周三辅导-冰竹 19:21:41
10.清平乐·闲钓
文/扶苏18-惜缘
微风拂水,几许清秋意。闲对碧波消俗累,尽享湖边淑气。
苔矶独坐垂竿,虚怀感叹流年。唯愿余生逸趣,付于山水之间。
冰竹拙评:这首词主题鲜明,紧紧围绕“闲钓”抒写超脱俗累、向往山水的情怀。其最成功之处在于上、下片分工明确,脉络清晰。上片写景寓情,“微风拂水”起笔轻柔,直接点出“清秋”的时令与氛围。“闲对碧波消俗累”是词眼,直接道出垂钓并非为了渔获,而是涤荡尘虑的精神需求。“淑气”一词用得考究,概括了湖边清和祥瑞的气韵,身心与环境融为一体。下片抒怀言志,由景入情,自然过渡。“苔矶独坐”是动作的定格,也是心境的外化,引出“感叹流年”的沉思。最终思绪落于“唯愿余生逸趣,付于山水之间”,直抒胸臆,将全词情感推向高潮,表明了归隐自然的人生志趣。全词语言流畅,心境表达真诚,能有效引发读者对闲适生活的共鸣。
细微之处,或可更精 :意象与用词的“熟”与“新”。词中“微风拂水”、“碧波”、“山水之间”等意象准确但稍显常见。而“俗累”、“淑气”、“逸趣”等词偏向概括性的书面语。可以考虑融入更独特、更具个人色彩的细节来增加记忆点。例如“苔矶独坐垂竿”,画面已出,但“独坐垂竿”是陈述句。可否转化为更具动态或感发的画面?不如往“苔矶坐稳,竿影随云流”上考虑,让“流年”之感通过竿影与流云的意象来暗示,是不是更为含蓄?下片转承的“直”与“曲”。
“虚怀感叹流年”一句,情感真挚,但表述上略显直接和抽象,使得下片的开始稍感平实。词的韵味常在含蓄与形象之中,可否将“感叹流年”之情融入景物? 比如,通过水波流逝、浮漂动静、天际归鸟等具体物象来婉转表达,让情感有更丰富的载体。煞尾句的“熟稔”与“精警”。“付于山水之间”作为志向的宣告,非常明确,但作为结尾,在力度和新意上略有提升空间。这类表达在隐逸诗词中十分常见,可否让这个愿望更奇崛、更耐人寻味? 比如,将抽象的“逸趣”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有仪式感的动作或想象。试比较:“唯愿余生逸趣,付于山水之间。”与“漫钓一竿秋色,平分半日清闲。”或“且收丝纶归去,心头自有湖山。”后者或许更能将外在山水内化为心中风景,余韵更长,意在言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