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精华305
注册时间2015-3-17
威望7148
金钱37396
贡献29858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威望- 7148 点
贡献- 29858 次
金钱- 37396 枚

|
骚赋
三余草堂辑
一、什么骚、什么是赋
骚,指《离骚》,又推而指《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南方楚国的诗歌。其产生起于屈原。屈原被流放时作《离骚》、
《九章》以自伤悼,他还作了《九歌》、《天问》、《远游》、《招魂》等,“上以讽谏,下以自慰”。屈原奠定楚辞的体制,模
拟最出色的是宋玉,他作了《九辩》,模拟离骚和九章,到了汉代模拟的人更多,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是走宋玉的路,
武帝时最盛。汉人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而起,发展中国韵文的一个时代的代表作品。
我们知道赋诞生于《诗》、《骚》之后,律诗、戏曲、小说之前。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是由《诗经》《楚辞》
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二、骚和诗、赋的关系
从内容来看:古人把赋与诗(《诗经》)骚(《楚辞》)分开,主要是从思想内容来看的。骚之所以有别於诗,是因为骚没有
诗那样纯正,多有诡异谲怪的内容;赋之所以异於骚,是因为赋的主要特点在於铺陈事物,其中不乏夸张华丽的描写,而骚则“长
於言幽怨之情”。
从形式上看:诗、骚和赋都是押韵的。
从句式上看:早期诗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六言,或加兮字成为七言;赋则字数不拘,但多数以四言六言为主。如典型的汉赋
多夹杂散文句式,诗、骚则基本上没有散句。
从虚词运用上:诗、骚在句与句之间,特别是段与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接的词语。而赋则与散文一致,多用连
结的虚词。例如扬雄《解嘲》,很多地方用"故""是故""是以""然而""然则""若夫""且""虽""遂"等词语来连结上下文;又如:江淹《别
赋》用"况""复""故""至若""乃有""又有""傥有""是以""虽"等连结的词语;还有大家所熟悉苏轼《前赤壁赋》中,多用"於是""况""盖将"
"则""且夫""苟""虽"等连结的词语。
总体来说,赋与骚差别不大。至於所谓骚体赋(如贾谊《吊屈原赋》),形式上更与楚辞没有分别。如果专从形式上看,赋与
骚甚至可以认为同一类文体。因此赋与诗、骚的分别,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察。附表如下:
别.jpg
三、什么是骚赋
骚赋就是骚体赋。骚体赋是古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简言之:以赋名
篇而体式类骚者,即为骚体赋。 赋体文学和骚体文学为两种并列文体。注意:并非所有的骚体文学都是赋,亦非所有的赋体文学
都是骚。二者交叉部分,即以赋名篇而体式类骚者,即为骚体赋。
四、骚体赋的特点
较之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骚体赋主要有以下特征:
1)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这是对四言体的重
大突破。
2)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
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
3)体制上的扩展。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
诗歌的长篇体制
4)骚赋其最大内容特点是抒写穷愁哀衷怨之情,骚体赋 “长於言幽怨之情”,或忧国忧民,或怀才不遇,或自哀,或抒情。成篇
字数大约1000左右。
5)骚赋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即:所谓“骚体句式”通常被称为“兮”调。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6)骚体赋表现手法常用排比法,但是不求对偶句的精确。有韵,一般是隔一句押韵 。也常有换韵。
五、骚体赋句式的分类
骚体赋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屈原楚辞主要以六七言句为主,亦有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等杂言参差不齐的
形式。《楚辞章句》所录汉代骚体曲中,较早的作品还是以杂言句式为主,齐言句式为辅的。骚体句基本上由上下两句构成,有
较强的骈俪色彩,然其对句并不刻意追求工整由于“兮”位置的不同,骚体句式就形成不同形式。
赋界有人将楚辞作品的主要句式归纳为三类
1)□□□□□□兮,□□□□□□
这是最为基本的句式,即将“兮”字往往置于单句末,句式以六字为主。
如韩愈《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2)□□□兮□□,□□□兮□□或□□□兮□□□,□□□兮□□□
如刘禹锡《望赋》: 池象汉兮昭回,城依斗兮阑干。纷扰扰兮红尘合,郁葱葱兮佳气盘。
3)□□□□,□□□兮;或□□□□兮,□□□□;或□□□□,□□□□兮
这二三种句式有些虽两个相似的句子一组,却并不追求骈偶,有些而是奇散随意。句式字数不限。大家在阅读中会常见。
如: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如贾谊的《鵩鸟赋》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
又如贾谊的《吊屈原赋》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六、骚体赋句式的特点:;
a、骚骈结合: 即用骚体句式,一般由上下两个句子构成,有时两句还构成对句。
如:《离骚》中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显而易见,作者并不刻意追求对偶工整。
再如刘禹锡《望赋》:
望赋
邈不语兮临风,境自外兮感从中。晦明转续兮,八极鸿蒙。上下交气兮,群生异容。发孤照于寸眸,骛遐情乎太空。物乘化兮多
象,人遇时兮不同。嗟乎!有目者必骋望以尽意,当望者必缘情而感时。有待者瞿瞿,忘怀者熙熙。虑深者瞠然若丧,乐极者冲
然无违。外徙倚其如一,中糺(jiū)纷兮若斯。
望如何其望最乐!睎庆霄兮溯阿阁。如云兮天颜咫尺,如草兮臣心踊跃。扇交翟兮葳蕤,旗升龙兮蠖(huò)略。日转黄道,天开
碧落。凝瑞景于庭树,掬非烟于殿幕。
望如何其望且惧!等灞岸兮见长安。纷扰扰兮红尘合,郁葱葱兮佳气盘。池象汉兮昭回,城依斗兮阑干。避御史之骢马,逐幸臣
之金丸。
望如何其望攸好!宗万灵兮越四隩(yù)。汉帝仙台兮,秦皇海峤。霓衣踊于河上,马迹穷乎越徼。紫气度关而斐亹(wěi),
神光属天而昭耀。睆(huǎn)眷眷以驰精,耸专专而观妙。
望如何其望有形!视蠢蠢兮穷冥冥。楚塞氛恶兮,萧关燧明。晕笼孤月,角奋长庚。沙多似雪,碛(qì)有疑城。烟云非女子
之气,草木尽王者之兵。审曳柴之虚警,破来骑之先声。信有得于风鸟,示无言于旆旌。
望如何其望且慕!恩意隔兮年光度。雕辇已辞兮,金屋何处?长信草生兮,长门日暮。徯翠华之傥来,仰玄天以自诉。况复湘
水无还,漳河空注。泪染枝叶,香余纨素。风萧萧兮北渚波,烟漠漠兮西陵树。夫不归兮江上石,子可见兮秦原墓。拍琴翻朔塞
之音,挟瑟指邯郸之路。
望如何其望最伤!俟(qí)环玦(jué)兮思帝乡。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春之气兮悦万族,独含嚬
兮千里目。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羡环拱于白榆,惜驰晖于落棠。谅冲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岂止苏武在胡,
管宁浮海?送飞鸿之灭没,附阴火之光彩。鹤颈长引,乌头未改。恨已极兮平原空,起何时兮东山在。永望何如,伤怀孔多。降
将有依风之感,宫人成忆月之歌。歌曰:张衡侧身愁思久,王粲登楼日回首。不作渭滨垂钓臣,羞为洛阳拜尘友。
大家看看这段 所引文字对仗较为工整,有的以骚句为对句。
这是作者将骚句和骈句完美的融合, 但有时作者于骚体句中夹入一段对偶工整的四言句:使其作品句法更见灵活多变。 如刘
禹锡《山阳城赋》中的一段: 积是为治,积非成虐。文景之欲,处身以约,播其德芽,迄武乃获。桓(huán)灵之欲,从心于昏
,焚其妖焰,逮献而焚。
b、骚散结合: 唐代骚赋往往含有散体意味,就是骚句而呈散体意味。
如韩愈的《复志赋》:
复志赋(并序)
愈既从陇西公平汴州,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其辞曰: 居悒悒之无解兮,独长思而永叹。岂朝食
之不饱兮,宁冬裘之不完。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坷而艰难。当岁行之未复兮,从伯氏以南迁。凌大江之惊波兮,过洞庭之漫漫。
至曲江而乃息兮,逾南纪之连山。嗟日月其几何兮,携孤嫠(lí)而北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始专专于讲习兮,
非古训为无所用其心。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考古人之所佩兮,阅时俗之所服。
忽忘身之不肖兮,谓青紫其可拾。自知者为明兮,故吾之所以为惑。择吉日余西征兮,亦既造夫京师。君之门不可径而入兮,遂
从试于有司。惟名利之都府兮,羌众人之所驰。竞乘时而附势兮,纷变化其难推。全纯愚以靖处兮,将与彼而异宜。欲奔走以及
事兮,顾初心而自非。朝骋骛(wù)乎书林兮,夕翱翔乎艺苑。谅却步以图前兮,不浸近而逾远。哀白日之不与吾谋兮,至今十
年其犹初。岂不登名于一科兮,曾不补其遗余。进既不获其志愿兮,退将遁而穷居。排国门而东出兮,慨余行之舒舒。时凭高以
回顾兮,涕泣下之交如。戾洛师而怅望兮,聊浮游以踌蹰。假大龟以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甘潜伏以老死兮,不显著其名誉。
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为乎浚之都。小人之怀惠兮,犹知献其至愚。固余异于牛马兮,宁止乎饮水而求刍。伏门下而默默兮,竟
岁年以康娱。时乘间以获进兮,颜垂欢而愉愉。仰盛德以安穷兮,又何忠之能输。昔余之约吾心兮,谁无施而有获。疾贪佞之污
浊兮,曰吾其既劳而后食。惩此志之不修兮,爱此言之不可忘。情怊(chāo)怅以自失兮,心无归之茫茫。苟不内得其如斯兮,
孰与不食而高翔。抱关之厄陋兮,有肆志之扬扬。伊尹之乐于畎亩兮,焉富贵之能当。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讼以成章。往者不
可复兮,冀来今之可望。
这其中一段文字亦呈散体意味: 择吉日余西征兮,亦既造夫京师。君之门不可径而入兮,遂从试于有司。惟名利之都府兮,羌众
人之所驰。竞乘时而附势兮,纷变化其难推。全纯愚以靖处兮,将与彼而异宜。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大家看看这一段句式较为整齐,基本为六言骚体句,一句一意。
c、骚赋中一般使用散体句。 有的骚赋作品直接用散体句,因而散文笔法更重。
如柳宗元的《解崇赋》一段:
曰:去尔中躁与外挠,姑务清为室而静为家。苟能是,则始也汝迩,今也汝遐。凉汝者进,烈汝者赊。譬之犹豁天渊而履原燎,
夫何长喙(huì)之纷拿。今汝不知清己之虑,而恶人之哗;不知静之为胜,而动焉是嘉。徒遑遑乎(huang)狂奔而西傃(sù)
,盛气而长嗟。不亦辽乎!
我们再看一篇杜牧的《晚晴赋》
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来照水。如高堂之上,见罗幕兮,垂乎镜里。木势党伍兮,行
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达,低者如跋,松数十株,切切交峙,如冠剑大臣,国有急难,庭立而议。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
甲刃摐摐(chuāng),密阵而环侍。岂负军令之不敢嚣兮,何意气之严毅。复引舟於深湾,忽八九之红芰,姹然如妇。敛然如女
,堕蘂(ruǐ)黦(yuè)颜,似见放弃。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杂花参差於岸侧兮,绛绿黄
紫,格顽色贱兮,或妾或婢。间草甚多,丛者束兮,靡者杳兮,仰风猎日,如立如笑兮,千千万万之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若予
者则谓何如,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大家看看是不是宛如一篇轻巧活泼的散文?
七、骚赋的内容: 大家知道律赋、骈赋作品其内容多以颂扬为主,而骚赋以抒情为主。 骚赋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较强的传
承性。 曹明纲先生概括说:骚赋在内容方面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抒情,这与这种体式从一开始起就全面继承了屈原《离骚》的传
统有关,抒写失意之情,落拓之志,便成了骚赋的创作主题。
1)源于《离骚》:大家知道骚体文学从屈原的因谤见放、内心忧愤,发而为《离骚》《九歌》等作。 到了贾谊、司马迁、杨雄、
班固、王粲、曹植等人之作,其最主要的创作主题就是抒发遭遇不平的牢骚和忧国忧民的衷愁。直到唐代的骚体赋也继承了这一
传统。
2)作者“不平则鸣”: 与律赋、骈赋相比,特别是唐朝骚赋数量微不足道 但骚赋的内容,多系作者有感而发。他们大多抒书逐
臣之怀、感叹时光流逝、功名不遂。
a、逐臣之悲。如柳宗元的《佩韦赋》、《梦归赋》,这些作品都是他政治遇挫,横遭贬逐后的复杂心态的表白。 如《梦归赋》
虽无《离骚》下天下地之壮丽,其意仿骚。
b、抒情感怀:感慨时不我待、功名不立是中国文学史中经常见到的主题。 孙樵《出蜀赋》也是感叹壮志难酬。 如李白《愁阳
春赋》、《惜余春赋》、《悲清秋赋》皆感叹时光流逝之作。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流光似金、恐美人迟暮之感。
如李白《惜余春赋》:
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情逾疾。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 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鱼于沧洲; 无修竿以一举,抚
洪波而增忧。
c、其他内容:
一是咏物之作: 杨炯《青苔赋》,宋之问的《秋莲赋》,杜甫的《天狗赋》等这些作品托物以抒情言志。特别是杜甫的《天狗赋》
气势磅礴,以天狗自喻,表达才雄杰出、堪君一用的抱负。
二是伤悼之作:如刘禹锡《伤往赋》乃伤悼亡妻之作。
三是游览写景之作:如李白的《剑阁赋》,李华《望瀑泉赋》、司空图的《题山赋》等。特别是的李白的《剑阁赋》逸气纵横,极
写山川险峻,寄寓人生感慨。 而白居易的《泛渭赋》写春风得意之情,笔调轻扬活泼,与骚体传统殊为异趣。 守屈贾遗留的作品
影响,又有受他体影响,句式灵活、情感亦趋于多样化,从而呈现更加绚烂的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