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风秋月 于 2025-9-11 08:16 编辑
讽喻世事的剥皮诗
李盛仙
“剥皮诗”也称“剥体诗”、“拟古诗”。属杂付诗一类。这种诗通常是以前人较为著名的诗篇为基础,运用删减、增添、颠倒、改动或仿拟的手法,并赋予诗作以新意。因其雅俗共赏、幽默诙谐、喜闻乐见等特点,而被广大民众用来反映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剥皮诗”借古讽今,嬉笑怒骂,妙趣横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唐宣宗年间,魏扶考中进士后当了主考官,曾在考馆的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要当个正派考官。“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可他的实际行为并没有像诗中说的那样,而是谁行贿他就优先录取谁。于是有士子将其诗的每句前面两个字去掉,变成了意义相反的一首诗:“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宋代诗人莫子山有一次游寺庙,想起了唐人的绝句:“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可他在与寺庙主持僧的交谈中发现主持僧庸俗浅薄,与昏醉者无异。临别时主持僧还让他作诗留念。莫子山便把那首唐诗颠倒一下秩序以赠:“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这样,由原诗是抒发作者忙里偷闲,好不容易在春尽时游寺庙的闲情雅趣,变成了讽刺庸僧的诗。 南宋君臣不思收复失地,迁都临安后,仍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诗人林升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达官贵人依旧吃喝玩乐,有人仿《题临安邸》赋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嘉陵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渝州作石头。”两诗古今对照,异曲同工,讽刺绝妙。 唐代崔护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有个县的前任县令执法如山,人称“铁面”,后任县令恰恰相反,人称“糟团”。一帮读书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在县署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依旧醉春风。” 这首一看就是脱胎崔护的诗。有一位文人曾去桥头斋铺买麻花吃,看上了搓麻花的姑娘,一年后那位文人再来斋铺买麻花吃,却发现姑娘已离开这里。于是文人写了一首《再过桥头斋铺》诗:“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这次也是崔护《题都城南庄》的剝皮诗。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一首著名的七绝《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清新隽永,寓意深远,既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也写出清明时节人们缅怀逝去亲友的心情,堪称千古佳作。清代满族人绍昌也曾仿杜牧《清明》写了一首剥皮诗:“中秋冷冷又清清,明远楼台夜气横。借问家乡在何处?高升遥指北京城。”1976年清明节,有人为悼念周恩来总理而仿了一首剥皮诗:“清明时节泪纷纷,悼念总理哭断魂。借问为何有阻碍?阴风起自阊阖门。”可谓道出亿万人民的心声。 孟浩然的《春晓》如行云流水,独臻妙境:“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后人仿作者甚多。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某革命志士被捕在狱中作诗云:“冬眠不知晓,处处闻狗叫。一夜警车声,不知捕多少。”一教授被打成右派后感慨万端,不无自嘲地写道:“春眠不觉晓,奉命作啼鸟。夜来风雨声,香花变毒草。”另一位老学究写的是难忘的1966年夏:“夏眠睡不了,处处闻口号。夜来'打倒`声,黑帮揪多少。” 生动形象地描画出十年动乱之初神州大地的怪象,別有妙趣。 苏州寒山寺,以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驰名遐迩。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南侵,百姓流离失所。寒山寺也庭院荒芜,游人不前。有人见此惨象。遂改张继《枫桥夜泊》诗曰:“月落乌啼妻哭天,江南劫火不成眠。姑苏城外寒衣尽,夜半枪声到客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的苦痛,由此可见一斑。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七绝《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中尽显怀乡、恋乡之情,后世游子排遣思乡之情时颇多吟诵。某农村青年进城求学一年,回乡时打扮入时,“飞机头”“大鬓角”,连母亲为之惊愕不已。有人戏作讽诗:“去年读书今年回,乡音未改鬓毛垂。老母相见不相识,惊问客从何处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某公司用20万美元的高价从香港买回设备,却发现原来竟是国产的产品。著名画家华君武针对此事作了一幅漫画予以讽刺,并题一首剥皮诗于其上,诗云:“少小出口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经理相见知相识,笑说客从香港来。”真是幽默风趣、图文并茂,传为一时之盛。 清人戏作《惧内即景》诗:“云淡风轻近晚天,傍花随柳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此诗脱胎于宋程颢的《春日偶成》,原诗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而改诗只作了六字改变,但对“惧内者”的挖苦可谓入木三分。 现实社会中,群众对腐败现象十分反感,有人作诗揭露曰:“葡萄美酒夜光杯,狂吞豪饮谁敢催?醉卧包厢君莫笑,自有皇冠送人回。”这首诗仿拟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有将士“醉卧沙场”,今有官员“醉卧包厢”,倒也相映成趣,只是一悲壮一荒唐至极也。 剥皮诗脱胎于名诗佳作,又和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诗歌必将在人民大众这片诗歌创作的沃土上发扬光大!
通讯地址: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弄27号 李盛仙 325100【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永嘉县城关支行 个人帐号:603334001200345122】李盛仙身份证号:330324193610230039手机:13 5 6 7 7 2 9 9 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