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ttp://www.hksc888.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3/07/134038lgohoo585gou8qtt.jpg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0

[个人专辑] 闲话名人打油诗

[复制链接]

9773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山水摇篮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15709
贡献
59424
金钱
8578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8-30 13: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风秋月 于 2025-8-30 13:54 编辑

闲话名人打油诗

李盛仙
     在许多人心目中,打油诗很俗气,登丕了大雅之堂的。其实,一首绝妙的打油诗,往往俗得有雅趣,俗得很深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性兼而有之。闲时品读一些古今名人的打油诗,足以解颐喷饭。
     何谓打油诗?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这类诗在民间流传甚广。打油诗不拘平仄韵律,创作较易,且内容通俗,语句诙谐,便于受众口耳相传,人民群众乐于接受。打油诗常被用于对社会百态嘲讽,有时也用作谜语。        
      一千多年前唐代南阳的张打油,曾创立了打油诗泒。一天大雪,老张诗兴大发,吟出了使他流芳百世的代表之作:“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用现在的话来点评叫很接地气,也不怎么讲究平仄,不过是押韵的。标题是《咏雪》,可是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雪,可是处处都是雪。尤其最后一句,堪称神来之笔,极具想象力。
     打油诗不是民间诗人的专利,自张打油开创这一诗体之后,因其有广泛群众基础,盛传不衰,一些文人学士、文武百官也闲不住了,甚至皇帝都开始“打油”了。
      大诗人李白曾写过《题黄鹤楼》 的打油诗,诗云:“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登黄鹤楼欲题诗,见崔颢《黄鹤楼》后自愧不如,遂以夸张手法自嘲,表达对前人诗作的钦佩。
文学家苏东坡曾写过好几首打油诗,其中有一首题为《静坐》打油诗云:“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政治失事,无所事事,流露出几多苦涩与辛酸。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便写下《除夕口占》打油诗:“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这首诗写得十分有趣,又十分心酸。 该过年了,却什么都还没有,那就到寺里去看免费的梅花吧。看花过年,不也很快乐吗?
       相传纪晓岚为某官员母亲写寿联时,首句即是:“太老夫人不是人”,惊掉众人下巴。纪却不慌不忙续写:“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连叹精妙。不料纪却挥笔又写:“养儿偏惯去为贼”,众人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际,纪又慢悠悠地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直是神来一笔,使祝寿满堂生辉。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为界墙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写一首打油诗寄回家中,诗云:“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写打油诗也不是平民的专利,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明帝朱元璋登基之晨,突然想起金鸡长鸣之状,不禁诗兴大发:“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群臣皆面面相觑时,朱元璋又吟出了惊人诗句:“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其粗放豪迈的气势无不叹服。
   
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批道:“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玏。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乾隆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使得翰林满面羞愧,只好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打油诗”发展到了近代、当代,也有许多名人之作。
      毛泽东善诗词,偶有打油诗也别具一格。红军时期,有一次洛甫(即张闻天)行军中因太疲劳从马背上摔下,幸好没有受伤。毛泽东闻讯赶来,当时凑趣吟了一首打油诗:“洛甫骑马过湖南,四脚朝天滾下山。人沒受伤马没死,菩萨保佑你平安。”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打油诗”,鲁迅曾在在1927年作打油诗《南京民谣》:“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了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胡适先生写的一首“打油诗”。胡适先生与杨杏佛先生是好友,因杨先生鼻子比较大,胡先生就给他起了个“大鼻子”的外号,并赋诗一首曰:“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囱。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江南一喷嚏,塞北雨蒙蒙。”此诗用语直白,夸张,诙谐,幽默,颇具“打油”神韵,杨杏佛先生边读边笑,连呼“好诗!好诗!”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外长曾写过《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针对美国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
     “文革”之后,郭沫若在悼念阿英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
    打油诗属于典型的俗文学。基于此,一些正统的文人们往往把它视为旁门。周作人先生曾说过: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事实上,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打油诗确实比一些枯燥乏味的所谓正统诗歌具有更为顽强的生命力。打油诗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然就是它的通俗性,因为它本就来自民间,根植于民间!


通讯地址: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27  李盛仙  325100

【开户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永嘉县城关支行
                          个人帐号:603334001200345122】
李盛仙身份证号:330324193610230039
手机:13 5 6 7 7 2 9 9 2 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3 0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