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5-8-30 11:48 编辑
胃疼的患者可以通过做艾灸起到一定的调理效果。(2025-08-30 11:10:13)
胃疼的患者可以通过做艾灸起到一定的调理效果。但同时还建议积极就诊中医科,完善望、闻、问、切四诊后辨证施治。 1、胃疼时做艾灸的作用:胃脘疼痛常见的艾灸穴位有中脘穴、神阙穴等,可以起到温胃止痛、调和脾胃的效果,对于胃疼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2、艾灸时的注意事项:在艾灸时,应注意调整患者的体位,充分暴露需要艾灸的部位,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还应控制好艾灸的时间和距离,避免艾灸时间过长以及距离过近,防止出现皮肤烫伤等情况。通常来讲,持续艾灸20分钟左右即可。 需要注意,通过艾灸仅能起到辅助调理的效果,并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果胃疼症状经常出现,建议患者前往医院中医科就诊,四诊合参后辨证施治,
神阙穴的详细介绍:基础概述 名称释义:“神” 指神气,“阙”指门阙,神阙穴位于脐中,胎儿之精气神有赖母亲脐带血之供养,是神气通行的门户,故名神阙3。 所属经络:属任脉穴位,是人体元气归藏之所,与五脏六腑相通,尤其与脾胃、肾气关联密切2。 解剖位置:穴位下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 10 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3。 定位取穴1 精准取穴:在脐区,脐中央。 简便取穴:找到肚脐位置,其中央即为神阙穴。 人体穴位 神阙穴 功效主治 温阳救逆:可用于治疗虚脱、中风脱证等阳气暴脱的病症,通过艾灸等方法刺激神阙穴,能迅速提升人体阳气,帮助挽回危急状况56。 利水固脱:对脱肛、水肿鼓胀等病症有治疗作用,可通过利水消肿来缓解症状5。 和胃理肠:能调和胃肠功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胃炎、胃溃疡、肠炎等15。 培元固本:作为强壮要穴和长寿穴,神阙穴可以补充人体肾气,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5。 调理心肾: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有改善作用,还能温补肾阳,改善小便夜多、阳痿等问题6。 日常保健 按摩:用拇指指尖点按神阙穴,持续 3-5 分钟,长期坚持可改善虚脱、腹痛、脱肛等问题。也可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 36 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 36 圈,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15。 艾灸:用艾条悬灸,距皮肤 3-5cm,每次 15-20 分钟,灸至局部温热发红,可温阳散寒,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也可采用隔姜灸,在肚脐上放一片姜,姜上放艾柱点燃2。 敷贴:①盐敷,将炒热的粗盐装入布袋,敷在神阙穴,可缓解寒性腹痛。②姜蒜泥敷贴,把生姜和大蒜捣泥敷在肚脐,儿童风寒感冒时可用,但皮肤敏感者慎用2。 呼吸法:平躺时,吸气时鼓起腹部,呼气时收缩腹部,意念集中于神阙穴,每天 5 分钟,可缓解焦虑、改善睡眠2。 常用配伍1 配关元:治久泻不止,肠鸣腹痛。 配百会、膀胱俞:治脱肛。 配石门: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配灸天枢、大肠俞:治慢性肠炎。 配灸足三里:治痢疾。 配灸百会、关元:治虚脱。 中脘穴是人体重要穴位之一,以下将从其定位、功效主治、日常保健等维度展开详细介绍: 基础概述2 名称释义:“中脘” 一词最早见于《甲乙经》。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 所属经络:属于任脉腧穴,同时是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还是足阳明胃经汇聚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解剖位置: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 7、8 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胃幽门部。 定位取穴 精准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 4 寸,前正中线上1。 简便取穴:先找到肚脐中央与剑胸结合部(剑突与胸骨的结合部),取二者连线的中点,即为中脘穴1。
人体穴位 中脘穴 功效主治 调理脾胃:和胃健脾,可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呃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等脾胃肠腑病症,对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1。 降逆止呕:能有效改善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呃逆等症状5。 其他作用:还可治疗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等病症,对于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1。 日常保健 按摩:用食、中指指尖推揉中脘穴,持续 3-5 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改善胃痛、便秘、黄疸、小儿疳积等问题。也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 3-5 分钟,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13。 艾灸:每天 1 次,用艾条灸中脘穴,温和灸 5-10 分钟,可辅助治疗腹胀、呕吐等。还可采用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 5-10 壮,累计灸至百余壮,或温灸至局部皮肤稍见红晕,每日 1 次,每月 20 次,以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13。 刮痧: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刮 3-5 分钟,以出痧为度,隔天刮痧 1 次,可辅助治疗胃痛、腹胀、呕吐等1。 拔罐:使用玻璃罐或抽气罐拔罐 3-5 分钟,以局部发红为度,或采用闪罐法拔罐 10-15 下,以皮肤发红为度,可缓解腹胀等不适3。 常用配伍1 配天枢,治霍乱吐泻。 配气海,治便血、呕血、脘腹胀痛。 配足三里,治胃痛、泄泻、黄疸、四肢无力。 配天枢、内关、气海,治急性肠梗阻。 配天枢、足三里,治痢疾。 配内关、梁丘,治胃痛。 人体穴位 神阙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