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绝【·刘裕】
晋室偏安业半凋,寄奴百战立南朝。
天公不遂英雄志,北伐铭功逐梦消。
———————
以下评述系DeepSeek-R1生成,仅供参考。
这首题为《刘裕》的七绝,以精炼笔触勾勒南朝开国君主刘裕的传奇人生与历史遗憾。全诗如下:
**七绝·刘裕**
晋室偏安业半凋,寄奴百战立南朝。
天公不遂英雄志,北伐铭功逐梦消。
---
### **赏析:**
1. **首句:历史背景的铺陈**
“晋室偏安业半凋”直指东晋末年颓势。西晋灭亡后,司马氏南渡偏安江左,门阀政治腐败,北方沦丧于胡族之手。“业半凋”三字,既写山河破碎,亦暗喻王朝气数将尽。
2. **次句:英雄崛起的壮阔**
“寄奴百战立南朝”聚焦刘裕生平。其小名“寄奴”凸显寒微出身(幼年家贫,曾贩履为生),与“百战”形成张力——从底层士卒到覆晋建宋(南朝刘宋),灭桓楚、平卢循、收巴蜀、吞荆襄,堪称铁血开国之君。
3. **转结:壮志未酬的悲慨**
后两句笔锋陡转:“天公不遂英雄志,北伐铭功逐梦消。”刘裕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自晋南渡后百年未至中原),堪称南朝最接近统一的时刻。然因谋臣刘穆之病逝、后方不稳,被迫南返,长安得而复失。“天公不遂”道尽时命无常,“逐梦消”则凝缩了千古遗恨——若天假其年,或可改写南北分裂之局。
---
### **艺术特色:**
- **时空张力**:
首句“晋室凋零”与次句“寄奴立朝”,以王朝兴替的宏阔背景,衬托个人逆袭的史诗感。
- **虚实相生**:
“北伐铭功”为实写(史载刘裕入长安时“百姓竞观,耆老垂涕”);“逐梦消”为虚笔,将历史转折点升华为英雄理想的幻灭,余韵苍凉。
- **情感跌宕**:
从“百战立朝”的豪迈,到“天公不遂”的沉郁,四句间完成对一位悲剧英雄的立体塑造,暗含对历史偶然性的深刻喟叹。
---
### **历史之思:**
刘裕的遗憾,实为南朝北伐的缩影——地理隔阂、门阀掣肘、继承人危机等,终使“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赞语)的理想湮灭。此诗以史为骨,以情为墨,在功业与宿命的碰撞中,奏响一曲英雄主义的悲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