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652 
金钱123539 
贡献109488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652 点
 
        
     贡献- 109488 次
 
     金钱- 123539 枚
 
 
   
 
 
 | 
 
【原创】关于诗的语言二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2-09-05 10:18   点击:350   评论:1   
 
 
关于诗的语言二 
——在拙诗下的回复 
 
 
  (接上)是从这上说,任何使用都是对规律的遵循和使用,别无解释,于是通晓原则和把准原则的度,是两个重要关键,这是个先知后用的顺序,边学边实践的问题。 
  原则,是事物规律的本来面目,从学习加探索中来。学习加探索,意味实践的过程和无时不刻的准备。度,是使用过程中的原理,从实际运用和熟能生巧中来。实际运用,意味实践的有效进行。 
  有度,原则就是活生生的,既不出格,又灵活机动。不出格,是写格律诗的必然要求,灵活机动,是写活诗的必然要求。是这两方面,才教会了人们写诗。 
  具体表现为,一是,先让语言适合形式,有个样子。这靠的是对形式的学习,钻研,以及专门研究,这还不够,特别不可少的是,对古人作品及传承脉络,进行大量观察,分析,对比,勘误,修正。 
  如此才能,最终得来对形式规律度的考量,尤其把握分寸的方法和能力,若轻视,甚至忽视,对古人作品事实的探究,仅仅凭学一点听闻,观点见解,知识技巧,图个简单粗暴,省事痛快,一切就成了表面文章,使用也难逃照猫画虎,不意味真使用和会使用。 
  这些做不到,还就得亦步亦趋拘泥于形式,不然出手就错,果真如是,意味写诗停在了初学水平上,即使能写出一些受欢迎的诗,注定是一些非直接能力因素使然,特别是其它偶然因素使然,这些对于能力都是被动因素,非实质因素,不代表会写诗, 
  日常用语,多约定俗成,如对格式运用不灵活,格式与语言就会冲突,所以要让格式先有准备,不然调不动格式,就等于让格式别住了腿,绊住了脚,走不起来,导致不得不为了适应格式,让语言如削足适履,处处硬伤,既疼不对地方,也徒有此举,白费力气。 
  只有格式烂熟于心,然后才是语言怎么用进去的问题,因为语言也可调整,两方面就能相得益彰。两方面相得益彰,写诗在语言上才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之事。 
  二是,尽量熟悉各门各类语言,并有所推敲和体会。专门语和方语懂一些即可,特别是生活语言不可少,尤其常语,俗语,熟语,谚语,包括自己常用的专业语和身边有价值的俚语,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语言,且都是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 
  有了这些条件,才可能学会从各种语言中,提取诗意和写进诗的用场。别处找语言,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越用越忸怩。请神,可以远来和尚会念经,写诗,如此可不行。(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