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虽只是个转帖,怎奈本人就是当事人之一(某诗友),我也是真诚讨教的。 请教一个知识点——“对救” 文/志愿者  
       日前,某文学院副首版贴了这样一首七律: 
 
长城遥望状如蛇,花甲循环岁月赊。塞北山川凝素景,江南篱畔绽梅花。 
悠悠华夏佳节到,脉脉春风倩怀嘉。辞旧迎新情逸远,龙腾飞处惹人夸。 
 
原玉: 
白山腊尾舞银蛇,诗阵联吟安可赊。冰不待春先发韵,雪因贺岁早飞花。 
全书书系应时出,文脉脉通随处嘉。继雅开新重向北,拙斋襄赞岂雄夸。  
 
 
  
       以下是大致交流过程: 
       某诗友请教用韵事宜:“应该不是平水韵,也不是现代读书音吧?” 
       帖主答曰: 
       “这是步韵,是张福有的韵,平水韵落后了,押韵其实就是为了谐音上口,小孩的把戏而已。意境是根本。” 
       某诗友回曰: 
       “我没说韵脚字,而是说"节"、"怀"等字。不知兄台用的哪地方言? 
       单看韵脚字,暗合平水韵,节、怀却出律了;若属新声韵,怀字仍出律,韵脚处也出问题了。” 
       帖主再答: 
       “对救知道吗?” 
       “对不起,百度去吧!” 
       某诗友再复: 
       “若按平水韵,颈联的平仄关系应是这样的吧? 
       悠悠华夏佳节到,脉脉春风倩怀嘉。 
       平平口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谁人的哪本权威工具书中讲的这种"对救"呀?” 
     “根本就没有"对救"一说。倒是有"出句与对句互救"之说,但不是你那种用法!” 
       帖主又答: 
       “看来你真的不懂,慢慢学吧!” 
       某诗友又复: 
       "你倒是说出个“所以然”来,我等众位诗友好跟着学呀!此等“对救”究竟出自谁人的哪本权威著作呀? 
       帖主疑似有些不耐烦: 
       “整个诗坛都这样用,唯独你不知道吧?” 
       某诗友继续回曰: 
       “您说的应是这种对句句型吧:口仄仄平平仄平。 
       如此用法,是可以一平救三仄的。但不是你那种。 
       帖主继续回复: 
       “仅回两句:上下句不合律,只要平仄相对就是对救,单句不合律,一三五平仄互换就是本救。就此打住了。” 
       某诗友继续作答: 
       “关键是出自哪位权威的哪本著作呀? 
       您在14楼还曾这样说过: 
       “整个诗坛都这样用,唯独你不知道吧?”       何妨例说一下呢? 
       帖主最后答曰: 
       “我就在百度学的,别人的我也不相信。” 
       某诗友最后复曰: 
       “您不是说“整个诗坛都这样用”吗?怎又成百度来的了?百度上根本没有“对救”嘛! 
       此后双方无话。 
       很显然,两位诗友研讨的焦点乃在“对救”。实不相瞒,这个知识点对我也是盲区。 
       那么,“上下句不合律,只要平仄相对就是对救,单句不合律,一三五平仄互换就是本救”,此等论调究竟出自何方神圣的那本权威著作呀?“整个诗坛”当真“都这样用"吗?依据安在?诚请指点迷津为盼!先行谢过列为方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