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弧焰 于 2023-4-22 01:26 编辑
《五绝·批斗会》 (中华新韵) 文/文弧焰 文革批斗会, 颤恐满天仇。 父母承惶惧, 孩童血泪流。 2022-3-29穗
注: 批斗:[pī dòu ]批判斗争。文革术语,“斗私批修”简称,之后少用。以“批判大会”、“批判小会”、“游街”、“武斗”、“文攻武卫”等形式进行。批斗就是对不满意的人或事,经过大家的允许,共同把错误的地方指出来,然后摆在台面上大家一起对这个人或事进行批评。与批评不同的是,批评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单独训话,但批斗一定要在显要的地方,而且一定要大多数都人知道。批斗对象随意,包括:知识分子、地主、商人、宗教人士、老人小孩,甚至孔子、刘少奇、彭德怀等。据海外学者估计,文革因不能忍受屈辱、毒打而自杀的有二十万人。 其中较为骇人听闻的是大兴县。自1966年8月27日至9月1日,大兴县的13个公社、48个大队,先后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出生38天,有22户被杀绝。 示例:巴金《<寒夜>的回忆》:“在文化革命中,我曾被当作资本家批斗过一次,就像我因为写过《家》,给当作地主批斗过那样。” 颤恐:[chàn kǒng] 惊恐。 惶惧:[huáng jù] 恐惧,惊慌。 出处: 1.《汉书·杜周传》:“ 敞惶惧,移病,以语延年。” 2.《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 3.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盗入其居,夫妇惶惧,不知所为。” 4.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孩童:[hái tóng] [释义] 孩子。 血泪:[xuè lèi](名)悲痛到极点而流的泪。比喻惨痛的遭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