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精华1195
注册时间2019-3-27
威望44553 
金钱157403 
贡献64496 
 
 
 
副首版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威望- 44553 点
 
        
     贡献- 64496 次
 
     金钱- 157403 枚
 
 
   
 
 
 | 
 
填词技巧之意象(续) 
 
 
 
鸿雁,自古都是入诗入词的一个重要意象。鸿雁是候鸟的一种,每年秋季南迁,这些意境已经被运用到词人的无数作品中。由于鸿雁的迁徙性,常常用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和羁旅之感。 
 
诗人骚客们通过归雁来描述自己心底的种种情思,或婉转低徊,或暮年悲气,或念井思乡,每一种情感都在观雁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情感的倾诉口。 
 
雁者: 
 
一者用以代指书信,或盼信来,或惧信来,思乡怀人便在这一封简单的书信中展露出来; 
 
二者雁过声悲,羁旅他乡,思归不能,睹雁伤情,个中滋味便一泄而下; 
 
三者则借之表秋。 
 
 
 
抒发羁旅之感。 
 
如“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陈亮《浪淘沙》),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张抡《烛影摇红》), 
 
“翁知么,有西楼过雁,暗为徘徊”(朱元夫《沁园春》); 
 
“目断平芜无际愁,数尽征鸿点”(赵师侠《卜算子》), 
 
“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陈亮《好事近》), 
 
“暗蛩啾唧,征鸿嘹唳,憔悴都如许”(吴潜《青玉案》)。 
 
更多的时候,都不需多言,只需一个雁之意象,和其他意象一搭配,沉沉心事便呼之欲出。“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李珏《木兰花慢》),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张耒《风流子》), 
 
“黯消凝。人老天涯,雁影沉沉”(李莱老《高阳台》), 
 
“峭寒斗减,看旅雁、争起蒹葭”(杜龙沙《雨霖铃》),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蒋捷《贺新郎》)。 
 
 
 
思乡怀人。思乡怀人的时候心事万千,偏偏如许心绪无处可诉,本欲托于鸿雁欲寄,却无奈“谁知雁杳与鸿冥,自难寄丁宁”(程垓《木兰花慢》), 
 
“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袁去华《八声甘州》), 
 
“过尽征鸿知几许,不寄萧娘书一纸”(赵闻礼《鱼游春水》)。 
 
于是禁不住感叹“塞雁来时空怅望,梅花开后无消息”(华岳《满江红》), 
 
“红笺不寄相思句,人在潇湘雁回处”(向滈《青玉案》), 
 
又有“征鸿排尽相思字,音信落谁家”(卢祖皋《乌夜啼》)的轻问。 
 
鸿雁传书的典故也广为人知。如此一来,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在词中频频出现。而实际在思乡怀人之词中,这种情愫也往往是通过鸿雁做传书的信使来表示的。 
 
且看“霜前白雁初传信,篱下黄花独有情”(姚述尧《鹧鸪天》), 
 
“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管鉴《念奴娇》),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范成大《水调歌头》),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张舜民《卖花声》)。 
 
 
 
表达时令。雁通常秋季南迁,加之雁南归也是秋天的特景之一,所以词人也往往用见到雁南飞来表示秋季的到来。 
 
如“送过雕梁旧燕,听到妆楼新雁”(张仲宇《如梦令·秋怀》), 
 
“新雁声中,夕阳影里,千崖秋气”(袁去华《水龙吟》), 
 
“菊净橙香霜晚,何处数声来雁”(张镃《谒金门·秋兴》), 
 
“雁排空,渔唱晚,楚天幽”(魏庭月《水调歌头》),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赵长卿《临江仙》), 
 
“新雁过、缥缈孤云天北”(赵以夫《龙山会》),其中都是用雁来描写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