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10-5
威望55 
金钱161 
贡献106 
 
 
 
中级会员 
   
 
     威望- 55 点
 
        
     贡献- 106 次
 
     金钱- 161 枚
 
 
 
 
 | 
 
 
发表于 2022-1-21 12: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檀琪 于 2022-1-21 23:32 编辑  
 
古风小令六期初级测试题 
出题人:凤儿 
审核人:细雨梦回 
 
考试时间:1月20日晚20点开始 
交卷时间:1月21日晚24点截止 
满分:100分 
组群学号: 念雪19  名字:檀琪 
 
一、基础知识简答题:15分(每题5分) 
 
1、词的分类大致有几种,并分别说出这一类的代表人物。 
 
答:词有以下几种分类 
 
按照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照押韵形式分:平韵格、仄韵格、平仄叶韵格、平仄转韵格、平仄错叶格。 
 
按照风格分:婉约词(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豪放词(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花间派(温庭筠为代表)。 
 
2、举例说明什么是诗词中的“赋 比 兴”手法。 
 
答:赋,铺陈直叙。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以物喻意。如北宋贺铸《青玉案》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是运用了比喻手法。 
 
兴:是由眼前景物之美引出所念之人或者物。如杜甫《新婚别》的开篇:“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一开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起兴句中又隐含着“嫁女与征夫”的不可靠、不长久的比喻。 
 
3、单调小令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答:小令有单调和双调之分,不分段的小令称为“单调小令”。 
 
小令,因为其字数比较少,所以在写法上不适宜细水长流,只要抓住一个情景,物境,心境,把要抒发的或要描写刻画的事物放映出来就行了。 
 
以《渔歌子》为例 
词牌声情:清新闲适、自然韵味。 
写作技巧:七言句疏密有致景起景承,三字句宜工对,结拍情景交融作结。 
 
如: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起拍两个意象:“西塞山”、“白鹭”,地点和周围环境交代的很清楚。后一个七言句“桃花”、“流水”、“鳜鱼”,三个意象给我们一种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第一个七言句两个意象,第二个七言句三个意象,意象的疏密安排很到位,不会给人堆砌拥挤眼花缭乱的感觉。三字句处偶对转为人物描写或者人物暗出,结拍(词的结尾句)处情景交融作结。七言句前四景语、后三情语。“斜风细雨不须归”,斜风细雨, 是景象,不须归就是忘机不思归的情感表达了。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景与情的融合方式有:(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 
 
2、选择意象要注意哪几点:(逻辑性)、(有效性)、(疏密性)、(唯美性)。 
 
3、 双调小令常用章法:(上景下情)、(上昔下今或上今下昔)、(上起下续)、(上问下答)、(上幻下真)。 
 
4、过片如何过渡:(承上启下)、(今昔、正反过渡)、(上问下答)、若即若离。 
 
三、解析答题(10分) 
分析下面给出的词作:起拍,准备过片、过片、结拍分别是哪句?为什么这样划分?煞尾是情结、景结、还是情景交融做结? 
 
 临江仙 其一 宿僧舍 
北宋 毛滂 
古寺长廊清夜美,风松烟桧萧然。 
石阑干外上疏帘。过云闲窈窕,斜月静婵娟。 
独自徘徊无个事,瑶琴试奏流泉。 
曲终谁见枕琴眠。香残虬尾细,灯暗玉虫偏。 
 
答:起拍是“古寺长廊清夜美”,准备过片是“斜月静婵娟”,过片是“独自徘徊无个事”,结拍是“灯暗玉虫偏”。 
 
起拍景起,准备过片就改由景转情,比如人物的或明或暗出现,或者情融与景情感的抒发。过片“独自徘徊无个事”承接上文的意脉,引出下文,触景生情,煞尾是景结。 
 
四、写作题(60分) 
参照龙谱“清平乐”格律,以“元宵节”为主题,填词一首,限词林正韵。 
 
清平乐·又逢上元 
文/檀琪 
 
      别来滋味,辗转无人会。一曲笙歌花似醉,若此春光空对。 
      记曾合制鱼鸢,收将共唤汤圆。试问那人知否,新愁又叠眉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