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0-8-28
威望118 
金钱295 
贡献175 
 
 
 
高级会员 
  
 
     威望- 118 点
 
        
     贡献- 175 次
 
     金钱- 295 枚
 
 
 
 
 | 
 
 
发表于 2021-10-25 15: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联心得: 
文/追梦 
说到心得,很惭愧,我学的不好,只是想跟大家谈谈我在学联过程中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基础篇 
 
 
对联的基础,就是对联的六要素和对联的禁忌,其次还有入声字和平仄两用字,这个只能靠平时积累了,多读、多看、多练,从对词组开始,为后面对句铺路。刚开始对词组,我只知道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直到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才知道,但凡有关联的都可以对。 那么具体怎么对词组呢?首先是工对和小工对,所谓工对,就是,颜色对颜色,动物对动物,鸟类对鸟类,不可以对异类。而小工对,就可以放宽了,可以植物对动物,颜色对食品。工对的联是有,相对少,但是容易束缚思维的发展,放宽了点,句子会更美。记得东耳老师这样讲过: 
比如: 
画舫,我们可以把“画舫”作为立足点,看做“画舫”是“我”,那么“我〞会看到什么,“我”身边有什么,进行思维扩展,寻找与它相关的物象来对。 
 
 
1、我“画舫”在哪里?, 
画舫——春江 
 
 
2、我“画舫”看见了什么? 
画舫——白鸥,蓝天 
 
 
3、我“画舫”听到什么? 
画舫——江涛,茑声 
 
 
4、我“画舫”上有什么? 
画舫——佳人,公子 
 
 
5、我“画舫”碰到什么? 
画舫——游人,晴天 
 
 
6、我“画舫”去哪里? 
画舫——扬州,苏州,江南…… 
 
 
7、我“画舫”感受到什么? 
小棹=闲情,…… 
 
 
把一个物象当做“我”来去寻找答案,然后再筛选平仄。 
 
 
这个方法对我来说是最快的捷径,一直引用至今。另外,我们在学联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因为,接触对联的时间越久,就越会觉得,当初急于对句而忽略基础部分,只会越对越糟,再完美的思路,没有平仄词性结构的支撑,也是白搭。 
 
 
二、对句与出句篇 
1.对句: 
学习对句,首先要学会析联,一字一字的仔细分析,找到切入点,只有析联正确,对句思路才不会跑偏;再就是立意,对句的立意决定高度,再工稳的对仗,如果立意差了,质量也就低了。所以,对句的时候,一是立意, 二是要尽量出新,如果大家都是同样的思路,那就不是在比拼对句,而是在比拼炼字了。只要牢记东风老师的六字大法,大半的句子都不会毫无头绪:为什么,然后呢。 
下面举两个例子: 
①、 
诚邀小月杯中叙[联友] 
不忍相思心底藏[追梦] 
诚心邀请小月来杯中一叙,切入点是“叙”,为什么要“叙”呢?下联给出答案,因为我不忍心让那相思之情藏于心底,需要找个人倾诉出来,而这个忠实的听者就是小月,这样就有了上面的对句,且形成一个目的关系的流水对了。 
②、 
又是一年梧叶落[冷昕] 
忍听槛外雁声急[追梦] 
这里“急”是今音 
又是一年秋天了,落木萧萧,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尤其是异地思乡的游子;这里切入点是“梧叶落”,看着落叶纷纷,已经够让人愁的了,然后呢?槛外的雁儿偏偏叫个不停,更加让人心寒,不忍再听。 
这就形成一个递进关系的流水对了。 
 
 
总之,对句是跟着出句走的,在满足六要素的前提下,与出句共同完成一幅作品,贵在既对又联,上下相称,若即若离,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这种出句对句练习,对于锻炼写作技巧,提高对联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可为成联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出句 
出句方法有多种,最长见的,是由一种物像的一个点延伸开来,发散自己的思维,然后加入自己的感触,形成语言,化为出句。 
具体看例子: 
①、砚小无防风月满; 
从“砚小”来看,虽然小,但是怎么怎么样来延伸化为出句。 
②、纵横山水寻真我。 
以“纵横”作为原点来展开,纵横在哪里,为什么,干什么,补充完善就得出一个出句了。 
当然,我的出对句离立意高雅、角度新奇、用词用字凝炼传神、手法生动感人这些要求还相差甚远,这里只仅供参考而已。 
 
 
三、赏析篇 
 
 
所谓赏析,就是把一副完整的上下联,用自己的话进行欣赏剖析的过程。可以用长短句,绝句,律诗,词牌等进行赏析。无论是哪一种,首先要析联,用自己的话把联意理解清楚,再根据联意,想像一个画面,用语言叙述出来,再把这些语言诗词化,组织起来,就是一个赏析;还有另一个方法,就是把上下联的原句进行分割重组,此方法的好处就是不易偏题 。 看例子:  
①. 
出句:裁柳清风初上岸[联友] 
对句:攀篱小朵已含香[清韵兰心] 
此联,将原句进行分割就是: 
出句:裁柳清风/初上岸[联友] 
对句:攀篱小朵/已含香[清韵兰心] 
然后将他们重新组装,整理成四句意思通顺,且不离原意的五言句。 
 
 
赏析:清风初上岸,柳色未成烟。且看含羞朵,急急篱上攀。 
组句的时候可以按律绝的格式,也可以不按,只要读着顺口就可以了。 
②. 
空阶一夜听蕉雨【柒米】 
红烛无声泪故人【相忘】 
同样的方法,将此联分割如下: 
空阶一夜/听蕉雨【柒米】 
红烛无声/泪故人【相忘】 
然后我们将它组装成一个短小的小令(不一定按格律要求,顺口就行); 
赏析: 
空阶寂,夜犹深。 
蕉雨听来欲断魂。 
一盏红烛燃彻夜, 
无声滴泪泣故人。 
 
 
关于赏析,就说到这里。 
 
 
四、成联篇 
成联是对联阶段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那么,如何写成联呢,简单的说,就是分为两个步骤: 
1、琢磨立意 
2、润饰行文 
 
 
立意,简单的说,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行文,简单的说,就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学识的积累,事理的分析能力,以及学识和实践的对比参照,其实都是为了立意打基础。我们在学联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读书多的人,阅历多的人,视角自然比较深刻或独特,文辞自然相对引人瞩目。立意之后,还要尽量把它表达的准确好看,所以行文要“驯致以怿辞。”“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玄解乃深刻,独照乃新奇,有了深刻的新奇的立意,然后选择合适的意象而下笔,遵寻声律之美而定墨。 
那么如何立意呢?立意的手段很多,简单的说;①、以小见大,彰显志向;或者从大写小,暗藏情怀。 
②、推陈出新,以求新颖;或者旧话掘深,静水流深。 
③、反弹琵琶,着眼独特;或者跟随众人,不偏不倚。 
 
 
2、润饰成文 
①.选材: 
大千世界,茑飞鱼跃,木衍草滋,又兼有人情冷暖,又兼有岁月更迁,又兼有贩夫走卒,又兼有帝子国卿,又兼有战争,又兼有灾....如此种种,无不可入联,非止风花雪月而已,故而开拓眼界,是为第一。及至眼界既开,则需明择选之理、取舍之道,并非琐屑俗杂,一例纳入联中,此非一双洞幽烛微之慧眼不办。但能抓住诸物事鲜明个性与本质特征,方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味。 
②.章法; 
章法之多,数不胜数,有压顶之法,递进之法,设问之法,抑扬之法,衬托之法,典实之法。。。等等等等,兼或两行之间,起承转合,一句之内,赋比起兴。。。等等然无论什么章法,皆需圆融一体, 彰显核心。 
③.锤炼字句; 
字者,联眼也,一字能妙, 全句焕彩。一般而言,名词无需雕琢,动词则宜锤炼再三,词性活用多有神奇。炼字之要诀有四: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下面举两个例子: 
①、 
题菊 
文/追梦 
任秋霜侵鬓,仍秉一身清雅色; 
得元亮垂青,长留千古淡泊名。 
这是一幅咏物联,以菊的傲霜之姿和淡泊之性着手,以物言志成联一幅。 
②、 
10.中秋感怀 
追梦 
逢节登楼,看玉兔呈祥,桂香漫宇,人间最是今宵美; 
放怀把盏,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安,此夜不教别梦寒。 
 
 
这幅联,我把四方山人老师给我的评语付上吧: 
评:追梦同学是一位有大情怀的人。感怀不为一家言,不作小儿女态,这一点值得表扬。整副联上下层次分明,上联写景,下联抒情。起句四言,后两句又是领字领起的四言自对,音评:追梦同学是一位有大情怀的人。感怀不为一家言,不作小儿女态,这一点值得表扬。整副联上下层次分明,上联写景,下联抒情。起句四言,后两句又是领字领起的四言自对,音韵上读着不爽口,建议调整下句式。上联中规中矩,下联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安,有豪气,见情怀。这种大手笔易出彩,但也可能虚浮,还好尾结此夜不教别梦寒,稳稳托住了作者的大情怀,也与前句相得益彰。上读着不爽口,建议调整下句式。另外,挚盏,别字了吧,不应该。上联中规中矩,下联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安,有豪气,见情怀。这种大手笔易出彩,但也可能虚浮,还好尾结此夜不教别梦寒,稳稳托住了作者的大情怀,也与前句相得益彰。 
非常感谢四方山人老师的精心点评!由于本人在成联集训期间,不幸出了点意外给耽搁了,没能怎么参加,因此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总之,成联是出对句的延伸。我的这两个习作也只是勉强凑成一联,但仔细品读,在技巧等各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五、题外篇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各人”。古风的老师们只能是把我们引进楹联这扇大门,如何进一步提高还需要自己努力。只要做到“四心三多〞即:多看多想多练,细心恒心信心静心。长此以往,定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后,感谢古风学院,感谢东风校长,感谢为古风学院默默奉献的所有老师,还有我们的同学,使我们有机会走进楹联这所大门,一 起研修对联,在这里不但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宝贵的友情和亲情,愿我们携手共进,在今后的联路上,更上一层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