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8-26 11:13 编辑  
 
如观把近体划分为正格,变格,拗格三部分。 
 
只有正格与变格才是原旨,符合沈宋律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且平不令单。 
 
如观并不反对特拗,小拗,大拗这些群体性违律事件的即成事实,只是认为它们非沈宋律原旨,是属于拗格。 
 
 
如观不反对民间这种拗格的存在,只是倡导用沈宋律原旨创作。并主张当今官方诗律使用正格,变格与孤平拗格,弃用小拗,大拗,反对任何夹平出现在诗句中。 
 
要说如观律,仅有这些才是如观主张的。其余都是发现与规范术语。 
 
这些希望大家能明白。不是所有内容都是如观律。 
 
失粘在唐朝被称为背律体,失替在唐朝被称为讦调体。 
 
背律,背了谁的律?讦调,讦了谁的调? 
 
背了沈宋律的律,讦了沈宋律的调。既然如此,它还能是符合沈宋律吗? 
 
它们都是违了沈宋律的体,宋称拗体,拗律体。明清称拗格体。 
 
因此,拗格与正格,变格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不是沈宋律体,是背律体,讦调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