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2

[七律] 秋韵3

[复制链接]

6341

主题

9975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菜根谭文学院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862
贡献
6290
金钱
2150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9 17:1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蟾偶有思明月,红叶应怜寄不长。
花落萧疏含泪雨,菊开气爽举清觞。
弹筝劲舞催人醉,劝酒柔和锁事忘。
每以吟诗今胜昔,锦笺随雁向幽荒。
   

131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921
贡献
24814
金钱
3312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8-19 17: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章法可学,味道莫仿。二联后三字要避摞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41

主题

9975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菜根谭文学院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862
贡献
6290
金钱
2150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19:3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律中的摞眼 同构 四平头  君月之家 阅2841转292019-02-13分享保存 谈谈律诗中二联的句法与“摞眼”的关系     律诗是唐代创生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古体诗体裁。因为律诗的字数句数和对仗都有严格的要求,有使诗体格式化的倾向。为了避免程式化,诗人们在限定的体式中的追求是尽量求得灵活多变。可以说变化是律诗的生命。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内容意境的创新,还有格律上的多变。比如律诗中二联(颔联和颈联)讲究句法结构要不同。若句法结构一致,诗就显得呆板了。在《文镜秘府论》论病一章中,有“文二十八种病”,其中提到有第十九,长撷腰病和第二十,长解镫病,就是关于避忌中二联句法结构相同问题的。可见追求格律允许的变化自古就有,并非当代人才有这个要求。虽然现代已经很少有人用这两个病名**了,但代之以“摞眼”这个词点评。现在看来用“摞眼”这个词更科学。下面详述之。 1,        什么是律诗中的摞眼,? 摞,汉典的解释是“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 眼,这里是指诗眼。汉典对“诗眼”的解释是:“詩句音節的扼要處或詩意的關鍵處。一般指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诗眼,也即炼字,指的是作品中具有点睛传神作用的关键词语。对于一首诗来说,一般是指某几个动词或形容词(字)。但位置并不全固定在某处。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 “柳条藤蔓系离情”“鸣蝉更乱行人耳”,因为这些谓语动词最为传神,所以可谓之“眼”。诗人往往更乐意在这些动词(字)的选择上下功夫,这就出现了皆知的“推敲”的故事。炼字,即指关键位置上的这些动词(或形容词)的选择。 律诗的中二联(颔联、颈联)按照格律都是要对仗的,即出句、对句的句法结构是相同的。如果一句中谓语动词(字)位置相同,就基本决定了两句的句型相同。比如: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的颔联、颈联为: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中二联: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的中二联: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的中二联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谓语动词位置相同(五言多在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多半就决定了两联句法结构相同。 由于在上列诗句中,诗眼的位置相同,所以叫摞眼,意思是两联的诗眼摞起来了,看起来很呆板,所以,摞眼是指句型重复的诗病。 再看今人的一首诗: 五律 郊游 朗朗云天阔,和风拂麦畦。 闲游随脚步,乘兴上河堤。 白鹤凌波舞,黄莺绕柳啼。 赏心收不住,直到日偏西。 ------颔联谓语动词是“随”、“上”,颈联该位置是动词“凌”、“绕”字,都是动词,所以中二联是“摞眼”。 有人会说这颈联里还有动词舞、啼字,应该是谓语动词。不错,按现代语法分析,舞、啼应该是谓语,凌波和绕柳应该是动宾结构词组作状语。但大家应该注意,古代没有现代汉语的语法分析法,讲究的是字对。只要诗眼位置同是动词,就算是摞眼,即使在动宾结构词组中,凌和绕仍然是及物动词。所以这两联仍然是摞眼。所以古人作诗绝大多数十分注意回避摞眼,将谓语动词位置错开。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   的中二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李白《赠孟浩然》的中二联: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        关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 什么叫“撷腰”?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 还有人说,若中二联若音步不同,能否算摞眼的问题。摞眼并不完全等同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可见律句非撷腰即解镫,都是正常的而且必然出现的句型。而长撷腰或长解镫,则表示中二联都是一样的句型,就是病了。 关于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是这样说的: 第十九,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第二十,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3,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由上官诗“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可见,虽然每句音节同是221句型,但谓语动词“居”泛”“吟”或形容词“清”位置并不同,虽属于长解镫病,但并非摞眼。 再比如: 沈佺期《杂诗》中二联: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咋夜/情。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的中二联: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李白《送友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崔涂《除夜有怀》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马戴《灞上秋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杜荀鹤《春宫怨》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音节虽均是221,是长解鐙,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均不是摞眼。 是长撷腰病,但不是摞眼例: 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谓语动词位置不同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谓语动词位置不同 七言如杜甫《阁夜》的中二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音节皆是2212,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音节看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就说犯摞眼病。即 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4,反之,句法结构不同的(不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仍然可能犯摞眼病。 例如:张乔《书边事》的中二联: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虽然阻和游也是谓语动词,但诗眼位置的“无“和“有”字也是动词,同样是摞眼。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诗眼位置是四个动词,同样存在摞眼的问题。     结论: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所以不算大病,只是使律诗少了点变化而已,这点其实和挤韵撞韵一样,能避最佳,稍加注意即可。 下面谈谈此二联在句式创作中的几种常用手法。  一、破格使用重字。  写格律诗的朋友都知道有个规矩,就是一首诗当中一般不能有重复的字,这已是历代公认的忌讳。但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在同一句诗中出现重复的字,却是允许的。使用重字,也是为了使用句式结构更加灵活和多变,富有新意。  可惜前人例证不多,只能借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尾联为例说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句中“峡”、“阳”都是重字,但它们分别用在同一个句子里,就不在忌讳之列。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好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失地,平定“安史之乱”指日可待,诗人忠君爱国,当然是狂喜不已,想象自己已经重回旧地。相信读者也能从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欢忭。  下面再以笔者的诗作举几例说明: 一笑一颦皆夺魄,无烟无雨自成诗。(《生情》)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位清丽可人的女子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韵。两个“一”字和两个“无”字,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实质的,一种是朦胧的。   接下来的四例,字面意思已十分清楚,仅抛砖于读者,留待自行斟酌。 痛犹甘愿何妨痛,伤到分离更自伤。(《随行》) 可怜栖处非生处,徒使痴心尽死心。(《蒲公英》) 荆丛掩路非无路,古木遮天更极天。(《巴蜀咏早》) 山遗断石梳闲水,水漾微波浸软山。(《题画诗》)      摞眼诗,今列出供诗友们参考:  1)从军行(杨炯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3)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4)送别(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5)禹庙(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6)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8)雪晴晚望(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9)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10)旅寓洛南村舍(郑谷)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 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11)麻姑山(刘禹锡)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 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  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  四平头  两联前2个字是一样的结构  摞眼(五绝/律第三字 七绝/律第五字)的动词,两联都在这个位置。  同构 中间两联的节奏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13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