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本色山人 于 2021-7-12 23:00 编辑
【新闻背景】:“大象北迁”为何牵动世界的目光!
北迁的云南大象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成为“新网红”和“国际明星”。——2020年春天,一群来自西南端中老边境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象开始了它们的漫漫旅程:一路上穿森林、越牧场,访问有人居住的村庄,向北游荡了500公里。但直到2021年5月,它们出现在了中国媒体和公众、自媒体的视野之中,这场不平凡的旅行才有了生动完整的意义呈现。
中国主流媒体跟踪象群行踪,推出了系列连续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镜头之下,人们看到象群的种种“奇遇”:闯入村寨痛饮美酒,集体躺平睡觉萌态可掬。一些媒体溯源大象活动历史,在提供丰富知识的同时,试图为发现象群新的栖息地找到答案。一些媒体聚焦野象监测预警团队、专家和沿线干部群众,围绕北移象群,铺展了一幅接力保护自然生态的感人画卷。多主题报道相互参照、补充,信息的传递与情感的互动相交织;中国公众、自媒体兴致勃勃地转发这支“奇怪队伍”的各种影像,有关大象的趣闻不断,讨论妙趣横生。视角广阔有声有色的叙事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传播力量、科技实力,还传达出中国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文明价值取向和真挚情怀。象群报道牵动了世界的目光,象群的旅程和去向扣人心弦,北漂象群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真实作为,中国人的文明观、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愈见清晰。透过象群,中国形象得以浮现。中国人生态保护意识的自然流露,以及理性自觉的行动反应,成为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力诠释,也向世界传递出一种庄严的态度:保护动物和自然生态,中国愿意付出真诚与成本。
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大象北迁报道基于客观真实,围绕人象关系主题从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塑造中国形象,促进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人文交流和爱心连通,实现了“中国故事”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成功讲述。通过报道,更多人看到了中国为保护野生动物所付出的努力,外界头脑中抽象的中国形象变得具体而鲜活,不少外国网友发出了“真不错”“感谢中国”的赞叹。中国媒体客观真实的叙事化、故事化传播,加深了国人的家国认识,也富有成效地塑造了国家形象。海内外网上网下的广域传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中国形象的推广。(本文摘自《“大象北迁”为何牵动世界的目光》)
七律 云南大象北上一族探奇(组) 文/本色山人
一、向北
子鼠新冠漫五洲,牛年世界更萦愁。 宇茫犹见乌鸦噪,景胜欣闻大象柔。 四季雨林春漫漫,一泓洱海水悠悠。 何因惊醒图南梦,自许行看向北游。 (20210625) 二、因由 族聚滇南版纳州,雨林植被绝殊牛。 地球村里濒临厄,天下池鱼一样忧。 赖得经年强守护,不虚逐日解牵愁。 然而何以金银赚,想必还须山水谋。 (20210625) 三、自度 许是人间拓自由,前安后扰总无休。 为生不计流年苦,累夜犹知度日愁。 踏出藩篱看世界,低回阡陌数春秋。 迄今辗转千多里,惹得八方瞋寸眸。 (20210626) 四、逍遥 网络新闻争播报,城乡千里惹焦愁。 嫩苗秧蔓连根劫,青果芭蕉一命休。 误把酒糟当美味,醉穿高速任周游。 犹惊转徙途生崽,更愿人前抢镜头… (20210626) 五、辗转 久违漫客三番想,特例耽情一路周, 计议从长催往返,容当任性作边游。 苦心设法归途引,执念无猜辗转留。 颇耐技穷唯妥协,终然感喟又何求? (20210627) 六、惊世 昊天邈邈云浮鸟,苍海滔滔浪遏舟。 附凤鹦猩鸣哑咤,乘龙虾蟹亮迴眸。 有心引鹤难凭影,无意闻莺频访楼。 一族象群惊世界,长枪短炮竞风流。 (20210627) 七、兆端 才呼中国乡村美,又噪春城四景优。 绿水青山堪守护,物华人象竞温柔。 不期繁衍濒临灭,凭宠延生反转稠。 红土绝非穷困地,兆端毕竟有来头。 20210628 八、回味 故国煌煌云水悠,莺歌燕语亦添愁。 西风不抵东风劲,今日难平昨日仇。 人象和谐关事小,友朋挽臂乃宏谋。 新闻视角留心品,道法通天各自由! (2021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