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精华5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3058 
金钱7560 
贡献2659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威望- 3058 点
 
        
     贡献- 2659 次
 
     金钱- 7560 枚
 
 
   
 
 
 | 
 
    轱辘韵、进退韵?是一种押韵的特别方式,对于诗的发展其实没有什么作用。轱辘,象声词,表示轮子。今天很多人作“轱辘格”诗,把一句诗分别放入好几首诗的不同位置。 
    估计题主是轱辘与辘轳搞混了。古诗词中有一种押韵方式叫做辘轳韵。 
一、《沧浪诗话》中提到的押韵方式 
《沧浪诗话》作者是南宋 严羽,他在提到律诗的押韵时,讲到了几种押韵方式: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句,第四六八句,押一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谩列於此,以备其体耳。又有四句平入之体,四句仄入之体,无关诗道今皆不取)。 
    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严羽提到的有三种押韵方式,都是指七言律诗。后面两种就是辘轳韵和进退韵。 
 
二、辘轳韵 
   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意思是七言律诗的2、4、6、8四句,前两句押一个韵,后两句押一个韵,不过这两个韵至少是邻韵。 
例如黄庭坚的《谢送宣城笔》: 
宣城变样蹲雞距,诸葛名家捋鼠须【须:七虞】 不押韵 
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无:七虞】 不押韵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鱼:六鱼】 押韵 
愧我初为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书:六鱼】 押韵 
前两联押【虞】韵,后两联押【鱼】 韵。 
宋朝人袁文、严羽、黄朝英等人都提到,唐朝郑谷、齐己等人定过三种诗格,像《谢送宣城笔》这种是”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三、进退韵 
    除了严羽的《沧浪诗话》,宋人吴处厚的《青箱杂记》也记载道: 
载郑谷、齐己、黄损等定今体诗格云:“用韵有数格,曰葫芦,曰辘轳,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後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例如李师中《送唐介》诗: 
孤忠自许众不与, 
独立敢言人所难【难:十四寒】 不押韵 
去国一身轻似叶, 
高名千古重如山【山:十五删】 押韵 
并游英俊颜何厚, 
未死奸谀骨已寒【寒:十四寒】 不押韵 
天为吾皇扶社稷, 
肯教夫子不生还【还:十五删】 押韵 
这首七言律诗中,第二句韵脚“难”与第六句“寒”同部,第四句韵脚“山”,与第八句“还”一个韵部,这就是进退韵格七律。 
 
四、葫芦韵 
    葫芦韵,《青箱杂记》说上二下四(12句),不过《瓶粟斋诗话》中提到,杨诗《明发道经生米市,随喜西林寺留题》这首五律(8句)是葫芦韵: 
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残:十四寒】不押韵 
春声忙野店,月色淡柴门。【门:十三元】 押韵 
又踏黄尘路,前追红叶村。【村:十三元】 押韵 
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温:十三元】 押韵 
是诗起仅'寒'韵一韵,余皆'十三元',此'葫芦格'也。《瓶粟斋诗话》 
    又如苏东坡 《傅尧俞济源草堂》也是如此: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万金无。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 
第二句韵脚:庐,【鱼】部;无、图、雏则是【虞】部。这种第二句用邻韵的押韵方式。 
不过,这种五律葫芦格,是上一下三,而不是《青箱杂记》说的上二下四。 
 
五、兼韵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其实上面这几种押韵方式,在唐朝有个说法叫做”兼韵“,作为律诗,其实都出韵了: 
    唐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兼韵亦名干韵,谓兼取通用韵中一二字也。 寒与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围炉诗话》 
寒与删、先,是邻韵,在古体诗中是可以通押的,但是在律诗中不能作为一个韵部通押。例如杜甫《客旧馆》 :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这首诗的第六句韵脚是:声,属于【 庚】,其他韵脚亭、青、冥都属于【青】。 
    在科举考试中,以上的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肯定会作为落韵处理,是科举试帖诗的大忌。不过,平时作诗,未必要像科举那么严格。 
    现代人作诗,就更加放开了束缚。例如主席的七律《长征》也是用了“兼韵”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