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3|回复: 3

[诗词理论] 龙榆生先生《词学十讲》第八讲【论四声阴阳】(五)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0-10-16 07: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结论

      总之,四声阴阳的适当处理,是为了歌者利于转喉,听者感到悦耳,才使作者刻意经营,不惜忍受种种严格限制,而竭尽心力以赴之。至于如何审音赴节,宜在一阕写成之后,往复吟玩,是否不致棘喉,不致刺耳,同时对前人名作,平时多多含咀,对这里面的巧妙作用,是会一旦豁然贯通的。

龙榆生先生简介:

  龙榆生先生,名沐勋,晚年以字行。1902 年 4 月 26 日出生于江西万载,1966 年 11 月 18 日病逝于上海。在家族中行七,故又自称龙七。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荒鸡警梦室主。生平爱竹,40 岁后又自署箨公。其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

  龙榆生先生师从黄季刚、陈石遗学诗,从朱祖谋修音韵学和诗词。先后在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校任教授。自 1929 年开始撰写词学论文,其词学论文一变以往词界评点论词的形式,对词的起源、词的发展、词的创作、词的艺术风格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探讨,重点着眼于唐宋词,推进了当时词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先生于 1933 年至 1936 年,在叶恭绰等人的赞助下,在沪创办了《词学季刊》,前后共出版十一期,后因抗战爆发而不得不停刊。南京沦陷后,先生在南京创办《同声月刊》,自 1940 年 12 月至 1945 年 7 月共出版三十九期。先生于 1934 年 4 月发表之《研究词学之商榷》一文,正式界定词学内涵,系统提出词学研究的八个方面,于图谱之学、音律之学、词韵之学、词史之学、校勘之学这五项清代传统词学成就的基础之上,又提出声调之学、批评之学、目录之学三个有待于开拓的领域。

  先生一生收有大量词学文献,包括极为稀见的明代琴谱和民间艺人诗词集。三十年代已藏书数十箱,惜抗日战争中辗转散佚颇多。解放初及 1964 年,先后将所藏善本分别捐赠予上海图书馆、上海音乐学院、浙江省图书馆、广西省图书馆、南宁市图书馆及杭州大学图书馆,其中包括王鹏运、朱祖谋、沈曾植、俞陛云、曹元忠、吴梅、赵尊岳等人的手稿以及包括批注点校的词学文献,又上述诸人间往来论学之信札,亦捐赠无遗。“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家存图籍星散,其自作诗词稿遭毁。含冤去世,后得平反。

  先生著有《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中国韵文史》、《唐宋诗学概论》、《东坡乐府笺》、《风雨龙吟室丛稿》、《忍寒词》、《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书行世,所编选本《唐宋名家词选》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风行一时。

     北京香山公墓——先生长眠之所。


听琴斋主人制作(更新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longyusheng.org(粤ICP备15040392号)



945

主题

7万

帖子

25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022
贡献
75029
金钱
9359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16 1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前人名作,平时多多含咀,对这里面的巧妙作用,是会一旦豁然贯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2: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先生的《词学十讲》是词学理论的经典。其实很多的师友学友都知道的,只是似乎很多人不愿意一二再再而三的学习。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每一次的温读,都可以获得灵感和顿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11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