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0-6-26
威望1009
金钱7382
贡献5698
金牌会员
 
威望- 1009 点
贡献- 5698 次
金钱- 7382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0-8-9 2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似淡淡 于 2020-8-9 23:02 编辑
拙作歌颂的是气节。不管是什么战争,不管站在哪一方,有气节便值得敬仰,无气节便遭人唾弃。我是满族人,但面对史可法,洪承畴两个汉族人,我敬仰与先祖抗争的史可法,敬佩他的精神,卑弃洪承畴不仅区膝投降,更变本加利屠杀汉族同胞的无耻行径。至于当时战争性质是国家战争,还是民族战争,史学界争议不休,国家从民族团结出发,当然肯定是民族战争,但在研究领域,观点并无一致。
回到首版所论,便是“元,清纳入中华文明史,与其它朝代更替无二致,哪次朝代不死人,汉人杀汉人,满人杀汉人。有区别吗?”
拙诗并不涉及战争性质有无区别,或谁杀谁。歌颂的是气节,气节不分民族,不分战争对象,在大胆些说,不分正义与非正义,只分在强权面前有无骨气。为什么傅作义献了北京城,为保全北京文化古都立有巨大历史功劳,但民间评价不如黄维呢?就是认为黄维有气节,傅少气节。明清交际之初夏完淳有气节,钱谦益无气节。拙作主题是气节,不是战争那一方对与错,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