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質彬彬 于 2020-6-7 06:10 编辑
诗词起句的十种形式(轉載)
诗词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然而,在不同的开头形式中,是有好有坏的,下面,就古典诗词的一些好的开头做些归纳。
1、起兴式。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是大圣人朱熹对兴的解释。也就是说,兴是以别的事物为发端,引出要记述的人物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作为发端,一般用于文的开头,所以称起兴。如《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开头起兴,写洁白明亮的月亮出来了,心爱的女子在月光下容貌、姿态更加美妙,这就是通过月亮的美好而引出心爱女子的美妙。再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是通过孔雀不愿南飞的这种景象引出文中对主人翁焦仲卿和刘兰芝缠绵爱情的叙述。
2、点题式。
这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形式,一开始就亮出本事或本意,显得自然而名洁。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开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始就亮出本事,直接点题"茅屋为秋风所破";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面点明此词的主题"赤壁怀古",亮明词的本意。
3、写景式。
这种形式,最为多见。有的诗词,是写景开头,是为了营造一种阔达深远的意境。如南朝齐诗人谢眺《赠西府同僚》的开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就是以大江日夜东流不息作比,在阔达境界中蕴含着深广的悲愁。还有的诗词,用写景开头,是为了给本事或本意渲染气氛,如李白《古风》地二十四首开头"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写宦官权贵的乘车横行霸道,对扬尘蔽日这一景象的渲染以揭露他们的骄奢无度。也有写景式开头是为了起象征作用,如南唐冯延之《谒金门·风乍起》的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碧水",明写景,实象征思夫之妇难以平静的心境。总之,写景式开头,因情况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4、倾怀式。
这一形势是抒情性的,但又不是一般的抒情,而是一开始便倾诉心中之概叹,营造一种淋漓酣恣而不可谒止的气势。如李白《饯别教书叔云》的开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5、感喟式。
这一形势也是抒情性的,这一形势与倾怀式略有不同的就是表达情感通常是抽象的,如李白《蜀道难》的开头"臆吁戏,危乎高哉"起篇就感叹蜀道是多么险峻、多么高。辛弃疾《贺新郎》的开头"甚矣吾衰矣,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发端感叹而后一发不可收,"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未完待續, 轉載自【醉月詩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