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14

沧浪书院词研班第二讲第一次夏安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774

主题

971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三兼赋二词三、词研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48
贡献
1071
金钱
6446
发表于 2025-8-30 22: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 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第二讲第一次夏安组论坛作业贴

理论题:

1隐括词有何特点?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作业截止到2025、9、日晚7点

0

主题

47

帖子

4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9
贡献
106
金钱
165
发表于 2025-8-31 0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衣白马 于 2025-8-31 00:34 编辑

夏安20-青衣白马    第二讲第一次夏安组论坛作业: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将前人的诗词文赋等经典作品改编为一阕新词,以便和乐歌唱。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答:(1)宋人有以诗度曲的风气。
(2)宋人有以诗文句子如词的风气。
(3)唐宋士子的帖括形式。
(4)江西诗派诗法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答:(1)只对原作品微调,尽量保留原作的语句和意境。
(2)以原作为基础,加之自己的理解,作一定程度的改写,语句有一定改变,一般意境不做大的改动。我们本次作业就属于此类方法。
(3)杂糅多个原作进行再创作,由于涉及多个原作,语句和意境都有较大改动,相当于从多个原作中汲取素材进行创作。类似于江西诗派的创作手法。
4、以王昌龄的七绝《闺怨》为隐括对象,用扩展补充法,采用菩萨蛮词牌填一阕隐括词。原词如下: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菩萨蛮·隐括王昌龄七绝《闺怨》
词研40—青衣白马
    闺深帘重春光浅,凝妆少妇登楼盼。翠色满双眸,怡然暂忘愁。
    忽朝春陌眺,杨柳枝头绕。悔教自夫郎,封侯觅战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4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5
贡献
122
金钱
187
发表于 2025-8-31 16: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安07-随风  第二讲第一次夏安组论坛作业: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内容重构、格律规整、意境重塑、语言精炼。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答:(1)文化传承需求。
(2)创作挑战与乐趣。
(3)丰富词的表现力。
(4)传播与接受便利。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答:
(1)调整增减法
(2)扩展补充法
(3)压缩删减法
(4)择取片段法
(5)捏合融化法
4、以王昌龄的七绝《闺怨》为隐括对象,用扩展补充法,采用菩萨蛮词牌填一阕隐括词。原词如下: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菩萨蛮·闺中思
竹郎组51-随风
春阳暖照香闺悄,佳人初晓无烦恼。凝翠理妆容,徐行上翠栊。
陌头抬眼望,柳色添惆怅。忆昔教封侯,如今悔意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10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253
金钱
401
发表于 2025-9-1 11:2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柳风 于 2025-9-1 11:24 编辑

第二讲第一次夏安组论坛作业:
夏安37-杨柳风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
将前人的经典作品通过裁剪,修改,重构,糅合等等,改编为一阕新词。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答:
(1)宋人有以诗度曲的风气。
(2)宋人有以诗文句子入词的风气。
(3)唐宋士子的帖括形式。
(4)江西诗派诗法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答:
1、调整增减法
这种方法就是对原作稍加调整,增减其中字句,重其中句读。尽量保留原创的意境
2、扩展补充法
这种方法是在原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阅读剖析后,再进行,扩展,作补充,使原作成为另一符合格律音律的词作!
3、压缩删减法
这种方法是对原作进行压缩,删减其中句子,压缩其中片段,改动较大。
4、择取片段法
择取原作的句子片段打乱拆分重新组合成新的作品。
5、捏合融化法
选择多个原作经典片段,进行重组加工使之成为新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5

帖子

13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9
贡献
324
金钱
500
发表于 2025-9-1 19: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 作业:
小溪水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根据前人或时人的诗文内容进行剪裁改写。基本方法就是概括原文。对原文的字句或删、或减、或改,但都是对原句的酌用。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1、词人喜欢诗文名篇原作,爱之难舍,改而入词。
2、借他人之文墨,浇我心之块垒。聊以为寄。
3、借用原作大家手笔连缀成词,以期事半功倍。
4、通过隐括作品,卖弄文采,炫耀技能也有人。
5、原文无声,括之为词,配乐歌之。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1、隐括原作调整增减字句重组新词。使句意相似,内容基本相同。
2、扩展补充原作成为另一符合格律音律的词作。
3、对原文较长的进行压缩、删减句子。形成短小的新词。
4、采取原作片段重新组合成新作品。
5、也可将多个原作进行重组加工,成为新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3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0
贡献
91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5-9-1 2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第一次作业:
理论题: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就是将其他经典的诗词歌赋剪裁改写词的形式以便和乐而唱。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答;词人喜欢前人的名诗原作,爱之难舍,改编成词。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隐括多个作品对象杂取采集加以创造保留原意,用词的方式更加和乐而唱。
4第二讲第一次词作业:
以王昌龄的七绝《闺怨》为隐括对象,用扩展补充法,采用菩萨蛮词牌填一阕隐括词。原词如下: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菩萨蛮·隐括王昌龄诗《闺怨》
夏安组—滄海
深闺晓起眉峰皱,春寒料峭人空瘦。极目盼归舟,凝妆依翠楼。
陌头杨柳秀,双燕牵愁旧。嗔怪岁华流,悔教夫觅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1

帖子

1742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兼词研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9
贡献
406
金钱
667
发表于 2025-9-2 12:0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第一次作业理论题:
夏安组—清尘
理论题: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以前人所作的诗、词、赋、记、辞等等文体,取其精华部分,或扩展,或保持原意,或取其片段,再归纳到自己的词里,在吸收到前人诗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再进行第二次创作,从而推陈出新。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答:古代科考多要进行考前归纳,学子们把考试提纲归纳到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文体。到宋代,由于曲子词的流行,东坡试把这种手法放到曲子词里,由于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引领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因而隐括开始在名流中逐渐流行,形成了如今的隐括体。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答:1,拓展法:在不影响前人本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只是复诉前人的意思,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出新。
2,改写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大致的意思表达出来,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与情感。
3、取其片段法,可以摄取一个或多个文章的片段或者词语或诗意,并放到自己的词作中来,融合成另一种不同的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

帖子

40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5
贡献
953
金钱
1564
发表于 2025-9-3 13: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研班第二课第一次理论作业
夏安43-秋叶静美
一、隐括词有何特点?
1.隐括词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2.隐括词可以使原作经典更经典,更能凸显隐括者的文学功底。
3.隐括词具有独特的阅读性和欣赏性,更能抒发隐括者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1.宋人以诗度的风气。
2.宋人以诗文句子入词的风气。
3.唐宋士子的“帖括”形式。
4.江西诗社诗法的影响。

用自己的话总结隐括的方法
1.删减字句时,要遵循原作字句表达情感。
2.补充的意象要与原作的意象相勾连。
3.调整语序是为了照顾平仄格律和韵律,但中心思想和主题意脉不能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0

帖子

18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3
贡献
433
金钱
731
发表于 2025-9-3 13: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第一次夏安组论坛作业贴
夏安组长-曦春

理论题:

1隐括词有何特点?
隐括词就是将其他经典诗词文赋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以便和乐而唱。
隐栝有三种方式:
一是引用前人原诗词及原句进行创作,基本保留原作内容和意境。如苏轼隐括《渔歌子》。二是作家在创作时对前人原作品进行更改,二度创作,基本不改变原作的意思。
三是隐括多个作品对象,杂取采集,加以创造,也无从保留原意。如周邦彦的一首《西河·金陵》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一与宋人以诗度曲的风气相关。
二宋人以诗文句子入词的风气以古为法,借用前人诗文成句入词在宋代被视为一种风气,也是学养深厚的表现。
三唐宋士子的“帖括”形式宋代櫽括词创作的兴起,除了与文体内部的关系之外,可能还与唐宋士子的“帖括”形式有关。
四江西诗社诗法的影响宋代櫽括词的创作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与江西诗社的诗法模式密不可分。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1、调整增减法
2、扩展补充法
3、压缩删减法
4、择取片段法   
5、捏合融化法

4以王昌龄的七绝《闺怨》为隐括对象,用扩展补充法,采用菩萨蛮词牌填一阕隐括词。原词如下: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菩萨蛮·闺怨(隐括王昌龄七绝《闺怨》)
曦春
       凝妆少妇登楼阁,春山芳草连城郭。檐上燕莺歌,不知愁几多。
       陌头新柳发,忽忆长离别。悔教觅封侯,年年恨未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78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兼词研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9
贡献
175
金钱
304
发表于 2025-9-3 15: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安10-城塘自碧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隐括词是将前人的诗词文赋等经典作品改编为一阕新词,以便和乐而歌。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
(1)宋人有以诗度曲的风气。
(2)宋人有以诗文句子入词的风气。
(3)唐宋士子的“帖括”形式。
(4)受江西诗派诗法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答:
(1)调整增减法。即对原作进行微调,保留原作的语句和意境。
(2)扩展补充法。即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和补充,意境不作大的改变。
(3)压缩删减法。即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压缩减删,意境不作改变。
(4)择取片段法。即择取名篇名作进行再创作,语句和意境都有很大变化。
(5)捏合融化法。即从多个原作中汲取素材进行创作。
4.以王龄的七绝《闺怨》为隐括对象,用扩展补充法,采用菩萨蛮词牌填一阕隐括词。
菩萨蛮•闺怨
夏安10-城塘自碧
    闺中少妇心花放,凝妆款款高楼上。随处绿盈眸,一时竞忘愁。
    忽朝西北眺,杨柳青青绕。悔教丈夫行,封侯赴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4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9
贡献
101
金钱
162
发表于 2025-9-3 19: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题: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以古诗文为“本”,融入作者自我情感,写成新词借古诗意境而再生,延续文学传统。虽依前人,但写成新境界。因“隐”而多余味,体现词的曲折婉约之长。抓住原作的神韵、意境,而不拘泥于原句的字面。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答:1)宋人以诗度曲的风气。2)宋人以诗文句子入词的风气。3)唐宋士子的“帖括”形式。4)江西诗社诗法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1、将前人的诗词赋等各种文体稍加更改为长短句以适合演唱。2、将前人文学增加内容如写成长调歌词用于演唱。3、压缩前人长篇巨著为短词来演唱。 4、将前人长篇巨著中的内容截取一小段写成小词来演唱5、将前人同类型的作品揉搓到一起,写成自己的作品来适合演唱形式。

4.以王龄的七绝《闺怨》为隐括对象,用扩展补充法,采用菩萨蛮词牌填一阕隐括词。

菩萨蛮 闺怨
夏安03-德雲
     闺中少妇愁何在,水精帘里花光彩。晴日上高楼,凝妆纵远眸。
      陌头杨柳色,一片伤心碧。后悔遣夫君,而今虚度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1

帖子

1742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兼词研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9
贡献
406
金钱
667
发表于 2025-9-5 06:0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作业
轩兰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根据前人或时人的诗文内容进行剪裁改写。基本方法就是概括原文。对原文的字句或删、或减、或改,但都是对原句的酌用。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1、词人喜欢诗文名篇原作,爱之难舍,改而入词。
2、借他人之文墨,浇我心之块垒。聊以为寄。
3、借用原作大家手笔连缀成词,以期事半功倍。
4、通过隐括作品,卖弄文采,炫耀技能也有人。
5、原文无声,括之为词,配乐歌之。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1、隐括原作调整增减字句重组新词。使句意相似,内容基本相同。
2、扩展补充原作成为另一符合格律音律的词作。
3、对原文较长的进行压缩、删减句子。形成短小的新词。
4、采取原作片段重新组合成新作品。
5、也可将多个原作进行重组加工,成为新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8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196
金钱
365
发表于 2025-9-5 16: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若 于 2025-9-5 16:22 编辑

第二讲第一次夏安组论坛作业:
夏安09-兰若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隐括词就是将其他经典诗词文赋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以便和乐而唱。
一是引用前人原诗词及原句进行创作,基本保留原作内容和意境;借他人之内容意境,表自己之意。
二是作家在创作时对前人原作品进行更改,二度创作,基本不改变原作的意思。
三是隐括多个作品对象,杂取采集,加以创造,也无从保留原意。改成自己想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答:第一:宋人以诗度曲的风气。
第二:宋人以诗文句子入词的风气。
第三:唐宋士子的贴括形式。词人们在词的创作中,开始了对文学经典的改写,并产生了隐括词这一独特的文体样式。
第四:江西诗社诗法的影响。这种诗法模式为宋代櫽括词的风行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答:(1)、调整增减法。这种方法就是对所隐括的原作稍加调整,增减其中字句,重组其中句读。与原作句意相似,内容也基本相同。但表达的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
(2)、扩展补充法。这种方法是在原作的基础上扩展,作补充,使原作成为另一符合格律音律的词作。
(3)、压缩删减法。这种方法是对原作进行压缩,删减其中句子,压缩其中片段。
(4)、择取片段法。这种方法是择取原作的句子片段重新融合成新的作品。
(5)、捏合融化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多个原作进行融合创作,使之成为新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10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6
贡献
251
金钱
401
发表于 2025-9-5 17: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第一次夏安组论坛作业:
夏安17-紫菲
1、隐括词有何特点?
答:以经典的作品为蓝本,经过裁剪重构成一阕词。选取的作品多是名篇佳作。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2、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答:
(1)宋人有以诗度曲的风气。
(2)宋人有以诗文句子入词的风气。
(3)唐宋士子的帖括形式。
(4)江西诗派诗法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答:
1、调整增减法
这种方法就是对原作稍加调整,增减其中字句,重其中句读。尽量保留原创的意境
2、扩展补充法
这种方法是在原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阅读剖析后,再进行,扩展,作补充,使原作成为另一符合格律音律的词作!
3、压缩删减法
这种方法是对原作进行压缩,删减其中句子,压缩其中片段,改动较大。
4、择取片段法
择取原作的句子片段打乱拆分重新组合成新的作品。
5、捏合融化法
选择多个原作经典片段,进行重组加工使之成为新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0

帖子

4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3
贡献
86
金钱
178
发表于 2025-9-5 22: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研班第二讲
第一次作业
夏安05-踏风堂

1. 隐括词有何特点?
隐括词是一种特殊的词体,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        派生性(非原创性):隐括词并非完全原创,其内容和意境主要源自前人的经典诗文作品,是对原作的二次创作和艺术转化。
2.        音乐性:创作隐括词的核心目的之一是为了“就声律”,即改编原本不适合演唱或不合音律的诗文,使其成为可以配乐歌唱的词作。
3.        创新性:它并非简单的抄袭或摘录,而是要求作者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增删、重组和提炼,有时甚至会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时代气息,是一种“以故为新”的创作。
4.        典雅性与文人化:其隐括的对象多为文学名篇,创作手法讲究“字字有来历”,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博学与雅趣,推动了词体向典雅、书卷化的方向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隐括词产生的原因
隐括词在宋代产生并盛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音乐需求(“以诗度曲”):宋人有歌唱名人诗篇的风气。为了将脍炙人口但句式整齐的诗文纳入曲调演唱,就需要将其改编成长短句的形式,隐括便应运而生。
2.        文学传统与风气:宋代文人崇尚博学,流行在诗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以显才学。从“化用一句”到“隐括全篇”,是这种风气自然发展的结果。
3.        文人的创作心理:
o        致敬经典:出于对前代名篇的极度喜爱,通过隐括的方式与之对话,进行艺术上的再体验。
o        寄托情怀:借改编他人作品来抒发自己的心绪和感慨,“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o        炫技游戏:将隐括作为一种展现文学才华和技巧的智力游戏。
4.        时代学术与诗法的影响:
o        科举“帖括”之风:唐宋士子为应付科举,常将经书内容概括成简练的“帖括”来背诵,这种“概括摘要”的思维模式影响了文学创作。
o        江西诗派诗法:黄庭坚提出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理论,强调在借鉴前人基础上创新,为隐括词提供了直接的方法论指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隐括的方法。
隐括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就是 “调、增、减、合” 四个字。
1.        调(调整重组):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不改变原文字句太多,主要通过调整句读、语序,将整齐的诗句变为长短错落的词句。例如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重组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2.        增(扩展补充):在原文基础上增加新的字句或意象,以丰富意境、符合格律或融入己意。如苏轼隐括《渔歌子》时,增加了“散花洲外片帆微”一句。
3.        减(压缩删减):对长篇原作(如《岳阳楼记》)进行提炼和压缩,删去细节描写,保留核心思想和关键意象,用更精炼的语言概括到词体中。
4.        合(捏合融化):这是最高阶的方法。杂取多篇不同作品的意象和典故,重新熔铸为一首全新的词作,如周邦彦的《西河·金陵》融合了古乐府、刘禹锡诗和杜牧诗等多重意境。
总之,隐括就是像工匠一样,对原有的文学材料进行裁剪、矫形、打磨和组装,最终制成一件既熟悉又新颖的艺术品。

以王昌龄的七绝《闺怨》为隐括对象,用扩展补充法,采用菩萨蛮词牌填一阕隐括词。原词如下: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菩萨蛮·隐括王昌龄〈闺怨〉》
凝妆少妇春情灼,翠楼独倚金阑角。陌柳骤抽黄,莺声惊昼长。
昔时携袖语,竟教封侯许。眉底恨难收,悔思织满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4 1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