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1

[七绝] 七绝【李卫】

[复制链接]

519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235
贡献
11934
金钱
26985
发表于 2025-8-7 07: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绝【李卫】
敏达才思报阙廷,能臣未必饱书经。  
封疆宣力又谁晓,李卫原来不识丁!  
———————
以下评述系DeepSeek-R1生成,仅供参考—————
这首《李卫》以七绝形式,生动勾勒出清代名臣李卫的传奇特质,在“读书致仕”的传统观念中另辟蹊径,塑造了一位不拘常格的能吏形象。全诗如下:

**七绝·李卫**  
敏达才思报阙廷,能臣未必饱书经。  
封疆宣力又谁晓,李卫原来不识丁!  

---

### **赏析:**  

1. **起承:颠覆传统的人才观**  
   - **“敏达才思报阙廷”**:开篇即点明李卫的核心才能——机敏通达、善理实务。“报阙廷”凸显其效忠朝廷的实干家本色,呼应史载其“精勤明敏”的特质。  
   - **“能臣未必饱书经”**:直击传统科举取士的思维定式。李卫捐资入仕(非科举正途),却以政绩证明治国之才与经书学问可并行不悖,暗含对唯学历论的批判。  

2. **转结:功绩与反差的张力**  
   - **“封疆宣力又谁晓”**:转笔写其功业之厚重。李卫历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整顿盐政、缉捕盗匪、修筑海塘,政绩斐然却常被忽视。“又谁晓”三字道出历史对实干者的遮蔽。  
   - **“李卫原来不识丁!”**:结句如惊雷乍响。据《清史稿》载,李卫“不甚识字”,却以超凡的行政能力成为雍正帝心腹。此句以“不识丁”的极端反差,强化其突破常规的传奇性,令人过目难忘。  

---

### **艺术特色:**  
- **颠覆性对比**:  
  “饱书经”与“不识丁”形成尖锐对立,撕破“学而优则仕”的单一标签,彰显实践智慧的价值。  
- **口语化力量**:  
  末句“原来不识丁”以白话入诗,似一声惊叹,既鲜活又充满戏剧张力,令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史实凝缩**:  
  四句涵盖李卫的才能特质(敏达)、晋升方式(非科举)、历史功绩(封疆)、文化短板(文盲),堪称微型人物传记。  

---

### **历史深意:**  
李卫的传奇,实为古代官僚体系中的异色样本:  
1. **能力本位**:在科举制度僵化的清代,其崛起证明行政智慧可超越文本知识;  
2. **帝王用人**:雍正重用李卫,体现其“唯才是举”的务实政治观;  
3. **历史隐喻**:结句的惊叹,恰似对“文凭至上”社会的当头棒喝——真正治国安邦者,未必在经卷之中。  

> **注**:末句“不识丁”需辩证看待。据清人笔记,李卫实为文化水平有限(奏折常需师爷代笔),但非彻底文盲。诗中夸张手法,意在强化其象征意义。

6294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6Rank: 6

威望
7921
贡献
29538
金钱
45532
发表于 2025-8-7 09: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证三千摞教廷,夺关斩获大荒经。谁人利润广山海?复下西洋捉五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1-5 1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