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精华1195
注册时间2019-3-27
威望44547 
金钱157381 
贡献64488 
 
 
 
副首版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威望- 44547 点
 
        
     贡献- 64488 次
 
     金钱- 157381 枚
 
 
   
 
 
 | 
 
对联写作要点: 
 
 
 
1:对联的基本步骤: 
 
1)读句  2)划音节  3)分析词性  4)定声律  5)联句 
 
2:对联的三大重点: 
 
1)语法要对  2)平仄要论  3)意境要胜 
 
3:对联六大要素: 
 
字数相对、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上下相关、平仄相反。 
 
 
 
具体解释: 
 
1)字数相对,就是字句对等:一副对联是多少字、多少句,不受限制。从字数来说,但无论字少字多、句少句多,上下联要互相对称,字数、句数一定要相等。 
 
2)词性相当,就是词性一致: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在撰联时,还要注意词类相当,如:成语相对、姓氏相对、方位相对、干支相对等。 
 
3)结构相同,就是结构对应:对联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4)节奏相应,就是节律对拍:对联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5)平仄相关,就是平仄相对:相对,就是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处在奇位上的字,有时可以放宽,尾字则不许变更。相间,就是一句中,处在节奏点上,平仄要交替。 
 
6)语意相关:就是说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统一于主题。 
 
 
 
下面我们来学习三组对联: 
 
 
 
我们知道一个出句,有无数对句,但是质量是参差不齐。 
 
1、【出句:湄子】 
 
齐蝉秋泣恨==羽翼夜酣甜【对句:xxx】 
 
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音节:齐蝉/秋/泣恨==羽翼/夜/酣甜 
 
齐蝉秋泣恨==羽翼夜酣甜 
 
名名名动名  名名名形形  
 
泣恨,动+名,动宾结构 
 
 
 
酣甜,形+形,并列结构在这里我说一下“恨”的词性问题,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恨”的词性有所不同。例如,此句中的“恨”作名词。如,“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恨,就做名词。恨,多数时候做动词,比如:“我恨你”,恨就作了动词。 
 
句意分析: 
 
上联:“齐蝉”是典故,齐,指齐国 (字面分析:齐国秋天的蝉子发出怨恨的凄泣声) 
 
  
 
下联:(?)卷曲羽翼在静静的夜里酣甜入睡。 
 
根据对上下联的分析,我们就知道对句没有正确理解到出句的本意,导致词性错误分析,且对句意模糊不明朗,与出句句意相差甚远。我们再看这组对联: 
 
【出句:湄子】齐蝉秋泣恨==蜀鸟夜啼悲【对句:湄子】 
 
噪晚齐蝉:《古今注》载:牛亨问董仲舒说:蝉为什么称为齐女?舒说:过去齐王的王后怨王而死,尸体变蝉,故名为齐女。 
 
啼宵蜀鸟:传说战国时杜宇为蜀王,号望帝,失国后思之不得,乃化为杜鹃,啼血乃止。专用名词一定要对专用名词,典故对典故。 
 
上下联句句意分明,典故相对,不论平仄,词性正确意境都符合上联,这组对联就成功了。 
 
 
 
2、出句:断续寒砧惊客梦(听雨竹) 
 
句意:寒砧为深秋之捣衣声,砧声往往闻于静夜,而又更闻于羁旅之夜,故与思乡相联系,后半句“惊客梦”则明白地指明了这一点。 
 
  
 
诗词中“寒砧”是常常用到的,如“断续寒砧断续风。”“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酒醒寒砧作。”“捣月清砧触旅魂。”“城晓,数声又递寒砧。”“静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寒砧雨外闻。”“寒砧霜后鸣。”因而对句要把握好意境。出句:断续/寒砧/惊客梦(听雨竹) 
 
 
 
此对句,意境上与上联相谐,对仗上没有错误,从不同的角度叙说了伤怀的情感。 
 
(1)连绵冷雨惹人愁 
 
 
 
以下对句尽管在意境上与出句相谐,但是对仗上有瑕疵。 
 
(2)长啼杜宇断人魂(断续是形容词,啼,动词。) 
 
(3)间闻冷雨潇风声(惊,动词,潇,形容词。三平尾) 
 
(4)接连夜雨催初冬(三平尾。) 
 
以下几个对句则在意境上与出句相去甚远,部分几个对仗也不工整。 
 
(5)缠绵幽曲诱人魂(句意不相偕) 
 
(6)悠扬古乐路人思(惊/客梦=路人/思,动宾=主谓,不相称) 
 
(7)接连冷雷动人魂(砧,雷,平音。) 
 
(8)连同暖棹唤风游(断续,形容词,连同,动词。) 
 
我: 
 
3、【出句:湄子】偏怜蕉叶绿==独爱杏花红【对句:湄子】 
 
群友留言:湄子杏花没红色的吧? 
 
的确,我在百度上查看了无数张杏花图片,就是没有全红或是半红的杏花,有的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红,不过那唐诗名句的“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怎么回事? 
 
  
 
修改【出句:湄子】偏怜蕉叶绿==独爱蓼花红【对句:湄子】 
 
听雨竹老师点评:杏花,含苞时纯红,花开后渐粉,最后花落时纯白。 
 
 
 
不论我们出句与对句何如,如果有争议,必当有瑕疵。都应多从书本上,或者是从实际生活中去认真,不妨在争议中提高我们对联水平。    学习了三组对联,从对句中我们能认识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知识积累从哪里来呢,一是从书本中获得,比如第一组对联里的典故,就是从书本中获得,第三组对联,就要我们从生活中仔细观察得到知识,不论从哪方面获取知识,都是知识的积累过程的一种方式,《声蒙启律》《训蒙骈句》《笠翁对韵》《对韵屑玉》,名家对联等等,不妨多看多读,知识储备是一个原始积累过程,我们常说“无本难生利”就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拥有了雄厚的“内存知识”资本,在文字运作上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   对联是诗词基础,长对联(分句对联)练词,短对联(五言,七言)练诗,要写好诗词,一定得过对联关。 
 
  
 
    在学习对联中,希望多给自己鼓励与掌声,多参加对联实战,相信滴水穿石,聚沙成塔,将宋代诗人刘过的《书院》分享给大家共勉:“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天道酬勤,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