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版有一批老顽固,坚持说永明体就是格律诗。理由就是符合格律诗的诗很多。 
若按你们摸到胡子就是爹的理论,那么你们仍然错了,因为那时代就要上推几个朝代,可推到汉朝去啦。以事实为证,下面是我一篇文章中收集的例子,后来我收集得更多,但已没了兴趣没去整理,所以这里还是抄我那篇文章中的例子吧 
 
一、汉朝  
  找到切合选句标准的有7首。一首“绝句”,六首有大拗句或失对的“折腰体”。   “绝句”诗:   古乐府·兰草自然香 佚名   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   要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但在汉诗中出现另外一首与这首差不多的:   兰草自生香。生于大道傍。   十月钩帘起。并在束薪中。   第三句失粘,第四句失对,可看做第四句有错(失对)的折腰体。因此对这首“绝句”值得怀疑,可能后人作了手脚,使“绝句”的出现提早了几百年。   “折腰体”诗中有一句不合要求的,如:   望远忽不见。惆怅当徘徊。   恩泽实难忘。悠悠心永怀。---第一句大拗   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第四句大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