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学院诗校律诗一期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9-5-29
威望493 
金钱1209 
贡献525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诗一期版主 
    
     威望- 493 点
 
        
     贡献- 525 次
 
     金钱- 1209 枚
 
 
 
 
 | 
 
联二十高级第九周练习 
(7月4-6日晚8:00) 
出题点评:半笺老师 
 
以“芭蕉”为题成联一副,字数不限 
要求:布局合理,脉络通顺,注意情感的生发,立意的提升。 
*每人限一副。 
 
注:请后来师生跟帖接龙,写上序号、名字和内容 
 
 
 
综述:芭蕉,在文学作品中传统意象多指向离愁别绪或文人生活的场景,古诗词中有不少关于芭蕉的题写,对联创作前,各位同学不妨多查找诗词多了解。此次共22副作品,几近一半作品存在联律问题,这个问题,在前一次的作业简评里尚特别强调,只能说,认真度需加强。 
 
 
1. 冷梅 
放大叶离披,雨露多承肥碧藓; 
将疏帘掩映,黄昏未到逗秋心。 
 
简评:首字不妨去掉,上比单纯摹景,炼字设色,见笔下功夫。下比景中有情,一个“逗”字堪称联眼,对联顿时活泛扑面。 
 
2.松月吟 
陪樱桃进士,客里调笙,更更风雨难成寐; 
似婉约易安,庭中舞袖,脉脉卷舒无限情。 
 
简评:上下比撷取两位宋朝词人、词句入典切题芭蕉,铺排有序,此为成联创作手法之一。景中融入芭蕉象征元素有咏物之风味。樱桃进士和婉约易安的对仗随意了些。难成寐和无限情的对仗也宽了些。 
 
3.题芭蕉雨 小憩片刻 
滴破愁中梦,惟同阔扇诉衷肠,花落临风悲秋事; 
渐迷叶上声,才解芭蕉存美意,晨昏兴雨报人知。 
 
简评:先点出秋失替是为暇。联题自行改成芭蕉雨了。滴破和渐迷的对仗随意了些。中间腰句不妨改为四字句,或者直接去掉尾句,上下联颠倒一下,试试效果。 
 
4.题芭蕉 烟雨濠梁 
怡情来中夏窗前,满案浓荫,满笺绿莹; 
怆意起西风枕上,一宵冷雨,一院秋声。 
 
简评:对联上下比分开看无问题,然,从气脉看,上联怡情中设入具体场景,下联亦同,于情感色调显得不协调,两种情感的出现若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 
 
5.小月 
时而掩面,时而扑风,生涯作团扇经营,堪凉枕上三更夜; 
正值绿浓,正逢雨淡,际遇着诗家笔墨,便曳江南六月天。 
 
简评:最好少用这种方式的自对形式,如虚词重字,下联最好也虚词对应。上比从掩面、扑风,生发到团扇一喻,进而得出凉三更夜的结语,显得牵强。下比尚可。 
 
6.题芭蕉 捍卫者 
看叶空敦厚,却是不解风情,每逢秋雨扰人梦; 
杂声更薄凉,闻之易生别绪,总把新愁惹旧疴。 
 
简评:中间分句平仄没有协调好,造成出律。看叶和杂声结构不对应。细节的处理不到位,整副作品完成时,要养成将平仄、对仗等列为例行检查项。中间分句前两字可以去掉,读之方好。对联的整体句式节奏把握不是很到位,以至于联味很淡。 
 
7.淘淘 
叶叶为情生,偏遭逢三月愁烟,九秋暮雨; 
萋萋依槛立,徒怅望客中游子,故里佳人。 
 
简评:上下联承接自然,句式灵活,意脉流畅。创作手段娴熟,景物情致能比较好地融为一体,三字领后的自对,如果在角度上再稍微拓开一些会更理想。 
 
8.题芭蕉 设置未来 
翠叶多情,常听西窗夜雨; 
轻愁未寄,又思槛外春风。 
 
简评:对联创作中,选择短联的写法考较国学功底,上比翠叶多情,生发出听雨,下比轻愁未寄,得出思风这句,内容上看稍嫌单薄,应该可以进一步挖掘。46句式读起来稍微气短,一般47句式会比较好。 
 
9.题芭蕉 寒香墨玉 
亭前窗后,从小绿衣,一蓑烟雨春江满; 
诗厚情浓,生来多梦,万里秋风半叶黄。 
 
简评:上比的结语无法承接前两分句,亭前窗后的场景要跨越到一蓑烟雨春江满,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过渡的,而在联中并没有看到。下联气脉上还可以。用语要注意,“从小”偏口语化。 
 
10.题芭蕉 夏雨莲 
春临几许,叶阔几分,身展何曾随雨乱; 
一卷芳心,十年恋曲,音传尚未叹风凉。 
 
简评:“几”属不规则重字。上联表达芭蕉不随外界环境影响的品质,下联借景生情,卷字出彩,双关到位。 
 
题芭蕉 欧阳雨 
看庭前屋后,叶卷叶舒,遥想红楼蕉下客; 
听窗外枕间,雨轻雨骤,岂惟拙政水边轩。 
 
简评:一个看、一个听,分别引领出不同场景的两分句,结语承接收束阐发情感。下比的拙政一出,可以看出整个下联从文征明的《芭蕉槛》化来,有兴趣的学员可以百度。 
 
12.题芭蕉 曦儿 
阔叶声中知雨急; 
浓阴国里觉夏凉。 
 
简评:夏处应为平声字才不出律,短联出现平仄问题实属不应该。短联要出彩,关键看立意,有亮点才吸引人,出新才不觉乏味。这副对联,尚处于纯景描写,没有情感生发,读之索然无味了。 
 
13.题芭蕉 金仙 
看翠罗几扇,绿影一窗,依风并醉春秋韵; 
叹心绪离情,美人别恨,借雨平分朝暮愁。 
 
简评:上联写景,下联抒情的创作方式是可以的,但情感的立足点要结合上联的场景氛围,上联是轻松、舒愉的情调,下联却出现离情、别恨这样的字眼,形同空穴来风,情感的承接,是割裂的。 
 
14.清洛布衣 
舞半窗倩影,广袖生风,玉体含烟,时把清凉笺我案; 
来千古幽思,郑人失鹿,汉仙摇扇,但凭舒卷入心间。 
 
简评:上联富有即时感,一个“案”字为下联的情感生发架了一座桥。下联中间分句皆有来处,借鹿梦、汉钟离典故,来得出舒卷入心的立意,整副作品完成的不错。也可以如下微调: 
半窗摇倩影,喜广袖生风,玉体含烟,时把清凉笺我案; 
千古惹幽思,想郑人失鹿,汉仙摇扇,但凭舒卷入心间。 
起句的节奏略作变化,可以试着感悟一下对联的味道。 
 
15. 题芭蕉 剑影 
一卷芳心难托,谁可怜缱绻春情,伶仃瘦影; 
几番鹿梦无凭,怎消受窗前夜雨,檐外秋声。 
 
简评:全联情感渐次递进,句式节奏富有变化,允为佳构。 
 
16.题芭蕉    懒虫 
轻风摇曳,爱此一窗绿影; 
小雨溟濛,怕他几点黄昏。 
 
简评:句脚为仄仄和平平,不可取,两分句对联的句脚要设法有变化。一爱一怕虽然有道出个人情感,然“芭蕉”在哪呢?绿影和几点小雨还不足以切题。 
 
17.题芭蕉    梅如雪 
一夜西风已瘦,最堪怜犹卷芳心,未偿夙愿; 
三更孤影难眠,怎消受窗前夜雨,胸次清愁。 
 
简评:“夜”不规则重字,创作完成而不细心检查,过于大意。整体文字还是不错的,采用西风夜雨的场景作为写作角度,在字里行间切题,句式节奏也安排的不错。 
 
18.芭蕉   蝶舞天涯 
绿盖叶肥,常呼风唤雨,西游降魔三借; 
无实神物,可泻火排毒,入药止渴生津。 
 
简评:游、魔失替,下联结语亦失替。用西游的典故和芭蕉的药性要切题,未尝不可的,但需要把文字处理的古雅,具有可读性方可,不能像说明书一样。最后的对仗亦有问题。 
 
19.题芭蕉       百里湖山 
映窗赠我一丛绿; 
滴雨抒谁数点愁。 
 
简评:联语富有诗意,用语精当、灵动,底蕴不错。 
 
20.题芭蕉  修一 
究竟凝结多少愁怨成扇,不助风威,偏能灭火; 
分明收拢古今灵气入心,当为绿景,亦可怡情。 
 
简评:起句虽然散语入联,但显得拖沓累赘,平仄也有问题,不妨去掉最后的两个字,通过后面分句的生发一样可以切题到芭蕉的特性。 
 
芭蕉  呆瓜 
宽难覆鹿,耸可擎天,皎皎月光中,遍生南国曳清影; 
墨客吟哦,离人诉遣,凄凄秋雨里,长立中宵为哪般。 
 
简评:“中”不规则重字,这一次同题练习中,重字的问题比较突出。耸可擎天感觉用语过了,夸张的手法需结合事物本身的特性。写作角度还是可以的,中和里的对仗显得不灵动。 
 
22.芭蕉 淡月 
因半边凉荫,取经路上呼云雨; 
呈一时惨状,遣卷幽人负性情。 
 
简评:首先前分句平仄最好依据122划分来安排平仄,不依24位置来安排。其次,用语太过于口语化,不文雅,需要多读书。 
 |   
 
 
 
 |